孙维梁的农庄近期又有了大动作,孙平正在四处活动,找人帮忙钻第二口水井。这消息对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来说,不啻于重磅炸弹。
贫水的观念在当地根深蒂固。虽然前面孙维梁成功的打出第一口井,但并没有改变人们的这一观点。多数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能打出一口井,就是老天保佑,要想再打第二口水井,不啻于痴人说梦。
但要打第二口水井的人,正是当初勇敢站出来打出第一口井的孙维梁。人们在嘲笑、否定之前,就要掂量掂量了。相信孙维梁能够打出第二口井的人,不在少数。
孙维梁能在缺水季初期做出这个决定,蔡伯的来到可谓一大助力。当年蔡伯是老爷子的马夫,跟着老爷子几次深入大漠。
蔡伯能够敏锐的觉察地下水脉的走向。当初最缺水的时候,就是靠着蔡伯对水脉的敏锐嗅觉,他们才能途中靠咂湿沙中的水分维持,一点不走冤枉路的找到沙漠绿洲。
孙维梁懂事后,曾问过蔡伯,怎么才能辨识深藏地下的水脉。蔡伯自己也说不好,只说凭的是心跳。心跳的越快,就说明脚底下地下水埋深越浅,水量越大。
这就很难用常理来解释了,只能说蔡伯天赋异禀。
正因为孩童时期对蔡伯的印象深刻,所以孙维梁当初听崔氏要把蔡伯一家交给他的时候,他才会那么兴奋。工匠好找,可蔡伯这样的“奇人异士”难寻呐。
孙维梁回家后,第一时间就去找蔡伯询问当地水脉的走向和储量如何。蔡伯告诉他,地下水是有的,但埋深很深,根本不可能打井出水。
孙维梁能够打出第一口井,真的是运气好。但要想普遍打井用水,还是不现实。
蔡伯虽如是说,但孙维梁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只要有水,水位深,那就把井打的也深呗。
蔡伯告诉孙维梁,一口井能够打到三十米左右就是极限,再要往深里打,人根本在里面待不住。这是血的教训得来的“真理”。
孙维梁对此当然知道,往下越深,空气越稀薄。人要想在里面干活,就得在井上架设鼓风机,时时往井下输送新鲜空气。
空气的概念,这时候还没有,人们自然不知道补充空气的道理。这时候虽然没有鼓风机,但设计一个简易的鼓风装置,对孙维梁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孙维梁不顾蔡伯的反对,执意要打这第二口井,只要求蔡伯把储存地下水多的位置找出来就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