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员的权力弱化的同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力,必然就需要另一个阶层的队伍来辅助官员层级对地方进行管理,这时候,“吏”,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和政治集团,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吏的分类,那是相当的庞杂,各个职能机构,都有五花八门的吏员职位,处理机构的日常事务。
有人说:对于一个封建帝国来说,官员议政于庙堂,胥吏执政于江湖。
国家行政机构的运转,无法离开庞大的吏员集团维系,比如税收、兵役、社会治安管理,以及各种国家政策,最终的基层实施者,皆为基层小吏。
但这样一个庞大而重要的政治群体,社会地位却很低下,在某些时候甚至不如他们管理的庶民:对于权力顶层的精英来说,他们是作奸舞弊的小人对底层百姓来说,他们是为虎作伥的爪牙。小吏们通常成了穿风箱的耗子,两头不是人。跃升高层踏入官员阶级无望,经济收入也很低下,既没前途,也没“钱途”。不仅如此,还得承担许多责任,催督税赋、缉捕盗匪等等,不一而足,常常因此荒误农事,严重的拖累家庭,妻离子散。
“差役法”行使千百年,虽略有变更,小吏有很小的机会能够进入官场,但整个制度并没有太大的革新。直到后来的宋朝王安石变法,提出了以“募役法”代替“差役法”,带有了较大的转变。不过,等王安石下台之后,“差役法”重新复辟,这当然是后话。
于是,私心里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其中那些脑经灵活的小吏,便开始借助手中一星半点的权力,为自己翻身。
就拿负责水道疏通的小吏来说,只有频繁地有这样的差使,他们才能捞到更多的油水,而地方官员也可以向朝廷索取更多的拨款。只要事情不严重,这样的灰色收入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只可惜,人心向来都贪得无厌,经年累月地以此法谋取钱财,终有一日,即便是想疏通水道,也以难于登天。这个时候,一场暴雨,一次大潮,都会酿成水道崩坏、坝毁田湮、生灵涂炭的惨剧。
想要根治此患,必须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慕容冲目不转睛地看着纸笺上的字,又翻过一页,第三张纸笺之上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该如何惩治这群欺上瞒下的小吏:
铸两把十斤重的铜锁,待疏通水道的小吏从水道一端进入后,用铜锁将水道铁栏锁起,使小吏不能从此端逃离。然后令小吏在水道中行走,巡查使与抬着另一把铜锁的衙役在地面上行走,到达水道的另一端出口,将出口锁上。若水道畅通,小吏必然能顺利地从出口处出来如若水道不通,那么小吏会在下一次水朝来袭时,自食恶果。
人人解释贪钱贪利,可这一切若是拿来和身家性命相提并论,这些畏死的小吏必定会选择后者命都没了,钱还有什么用?
如此,一可拔出贪官污吏以此骗取国库银钱的毒瘤,二可减少人为造成的水灾人祸,三则太子若能以此铁腕整治,必能获得民心,且摘除烨王的弹劾。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注: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关于“吏”的解读,参照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