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看也不看李旦,只神情从容的看了堂下的群臣一眼,张口道:“张氏子又是居住在那处的,若我没有记错,可是张公之族人?张梁客,你来说说,可是你之族人?”
能被武氏称作张公者,又与张梁客有关系的,自然便是张行成。张梁客见太后点到他,连忙举起笏板,应道:“回太后,宁御史所说之孩童正是臣之堂兄张希臧之后人。”
武氏“哦”了一声,道:“竟真是张公之族人。张希臧我记得似乎他已然去世?”
张梁客答道:“回太后,是的。堂兄希臧乃是伯父行均公长子,生前曾任雍州司户参军,于四年前逝世。若宁御史说旁地事,臣不敢说,若说每日晨起背书一百二十遍之孩童,确实是臣之侄儿与侄孙们,不会再有旁地孩童如此。”
说到这个,张梁客神情间隐隐带着自豪。朝中诸官倒是能理解这种自豪
能在这般幼小的年岁便能日日坚持背书一百二十遍,这般刻苦若是生在自家,也当足以自豪!
太后武氏看他一眼,问道:“张卿何以如此笃定?”
张梁客答道:“回太后,只因此事乃是臣之侄儿昌宗所提,初提之时,本意乃是让举族孩童皆如此,然各人毅力不同。不敢欺瞒太后,举族之孩童,除了希臧堂兄府上之孩童,臣府中,包括臣之幼子与兄长之孙儿,皆无一人能日日坚持。最多每旬日里,有四五天能施行一次,余者皆耍赖过去了。”
虽然实情有些叫人惭愧,但张梁客也无法,妻子连生了四个女儿方才有张景雄一根独苗,自然溺爱宝贝些。即便晓得方是正道,也舍不得张景雄去吃那等苦,自然实行起来,落到实处的便不多。
太后武氏一听其中居然还有这等内情,心下已然信了不说,也有些欢喜,脸上不由露出几分笑模样儿来,赞许道:“果是家风使然之故耶?本宫犹记得当年张公之人品风范,想不到子孙之中也有如此俊杰,也算张公后继有人。背书一百二十遍之法贵以专,难者在于坚持。张氏子孙若能坚持,何愁不成材!奇乎妙哉,张公大才!”
显然,太后以为这是张行成传下的法子!
张梁客就不是会见机行事的机灵人,对临朝的太后武氏心里着实有几分畏惧,不禁老实的道:“禀太后,此法并非先父所授,提出此法者,乃是臣之侄儿,希臧堂兄之幼子六郎昌宗。”
“张六郎张昌宗”
听到张昌宗的名字有些耳熟,便又问道:“这名字有些耳熟。可是前些时日京中流传之咏雪诗之作者张六郎?”
张梁客老脸一红,虽说赞同李钦让给侄儿扬名的打算,但真没想到侄儿的名声大到深宫里的太后都知道的地步。莫名的有些羞惭:“回太后,正是臣的侄儿,那孩子家中行六,故而外间多称他六郎。”
这下,太后武氏忍不住惊讶了:“若本宫没记错,六郎昌宗不过四岁余,果真是他提出此法?”
张梁客神情隐隐带着骄傲,老实的向太后交待道:“禀太后,确实是六郎所提。说来,臣这侄儿乃是希臧堂兄之幼子,乃是遗腹子,他出生时,堂兄已然去世,自幼便有些与常人不同的奇异之处。”
这么一说,太后武氏不禁露出几分感兴趣的神色来。她以女子之身临朝称制,于朝中官员不说人人皆知,对张行成的这位幼子之性情却是知道的,板正有余,机变不足,比起他父亲的体局方正、长厚君子之风,总是少了些胸襟与机谋,为人太过勤恳老实。
这样的一个人,居然这样说自己的侄儿,武氏也不禁好奇了:“有何奇异之处?说来听听。”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