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钢铁之光,附在他的体表处,使得他的肌体,变得坚硬不催。
与此同时,四张火符环绕在袁天淳身侧,砰砰几声,全都化作一颗颗火球,滴溜溜的旋转。
一旦嫁衣女鬼逼近,这四颗火球就迸射出一道道火柱,朝她击打而去。
这就导致,嫁衣女鬼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反而被袁天淳利用神荼手长的优势,不断地反击。
噗!
一刀!
直接砍在了嫁衣女鬼的手臂上。
嫁衣女鬼又惊又怒。
一个卑贱的凡人,竟然三番五次的伤害到了自己。
道士僧侣,嫁衣女鬼不是没有杀过。
其中也不乏道行高深之辈,但最终都死在了嫁衣女鬼的手下。
她从一个怨灵,用了一甲子的时间,成为了道家佛门眼里的“鬼母”。
一身嫁衣,成了人人畏惧的象征。
可这个小子,着实有些诡异!
实力虽然有点可怕,但与嫁衣女鬼曾经交战的几个对手,大抵是不分上下的。
那几个人,嫁衣女鬼都解决掉了。
没道理,三番五次的在袁天淳手上吃瘪。
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鬼母感觉总有一种虚弱感。
这种虚弱感起初并不算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虚弱感却越发的强烈起来。
这让嫁衣女鬼感到了不安!
“这个鬼好生可怕,体内的灰白之气,像是一条大江一样,连绵不绝。”袁天淳咂舌,但心中也同时暗喜。
一股股灰白之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嫁衣女鬼身上剥离,飞入袁天淳脑海中的强化珠。
这股灰白之气,只有自己能够看见,眼前的这个嫁衣女鬼是看不见了。
但那种虚弱感,对方应该是能感受到的。
想必,灵慧不弱于人类的嫁衣女鬼,应该感受到了某种异常。
嫁衣女鬼的确是感受到了异常。
但她只是认为,是自己受伤导致的虚弱,并没有往其他地方想。
毕竟,哪怕是脑洞大开的人,也不会想到,袁天淳竟然是一个开挂的选手。
嗖嗖!
两条红色绸缎,像是火龙一般,带着撕裂空气般的速度,一左一右,朝袁天淳咬了过来。
身侧的四颗火球猛地朝外围扩充,滴溜溜的快速旋转,当那两条红色绸缎,接触到四颗火球时,表面顿时窜起了火苗。
虽说很快就被阴冷之气扑灭,但那两条红色绸缎,被符火烧灼过的表面,却存在明显的焦黑色痕迹。
哪怕只是黄级符篆衍生的符火,对于鬼神来说,依旧存在极其强大的克制作用。
嫁衣女鬼接连吃了几次大亏,脾气早就变得焦躁,心里有一股邪火无处发泄。
面对这个难啃的对手,嫁衣女鬼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
他俩没有直接的利益纷争,也没有生死仇怨。
犯不着拼上性命,和对方硬拼。
毕竟,嫁衣女鬼苦练一甲子,才有了今日。
可这个小子,样貌不过双十。
以双十年华,换自己一甲子寿命,这笔买卖,着实是太亏了。
简直是不值当啊。
“小子,老娘记住你了,咱们来日方长,总有一天,我会活活的剥了你的皮!”嫁衣女鬼发出一道唳啸。
长裙飘飘,直接没入那座轿子里。
八个纸糊人也立即抬起轿子,消失在了迷雾中。
袁天淳冷眼看着嫁衣女鬼离去,并没有去追。
虽说这个嫁衣女鬼,看上去很是狼狈,但袁天淳也知道,想要杀掉她,还是有点艰难。
不付出一些代价,是不可能的。
而这个代价,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性命。
在这荒郊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旦自己因为和她拼命,受了重伤。
被路过的野兽,或是孤魂野鬼补了一刀,那自己死的可就太冤了。
“如果再来一个非凡者,哪怕只是初入九品的菜鸟,就算是拼着重伤,我也能尝试一下,把她除掉。”袁天淳暗叫可惜。
鬼母走后,弥漫在四野的雾霭,也逐渐的散去。
天地间的温度,又恢复到了正常。
没有除掉那个女鬼,袁天淳心中有愧。
毕竟是说好了,答应了赵员外的事情。
这恩啊,一日不报,就如鲠在喉。
“还是先打探一下这个女鬼的来历吧,看她的样子,应该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若是能找到她的尸骨,将尸骨一把火烧掉,绝对能够重伤她的元气。”袁天淳轻语。
像这类厉鬼,冥冥之中和生前的尸骨,是存在某种联系的。
尸骨,算是厉鬼的某种“把柄”。
只要能烧掉尸骨,就足以重创她们。
或许,这也是天朝推行火葬的原因?
故而,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天下还算太平,没有多少鬼神祸害时间。
不像古代,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推行的是土葬。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基本上都会“入土为安”。
因为古人认为,人死后,是要下地府的,如果尸体不完整,就无法转世投胎。
就有许多太监,净身入宫后,等某天发达了,就将自己的宝贝赎回来,死后再让一个裁缝,将那个宝贝自己缝在一起在入土。
譬如从民间传闻和志怪中,时常都能看到,某年某月,某地发生了什么“灾祸”,有人祸,也有许多披上鬼神色彩的灾祸传闻。
“但这应天之大,人口百万,每天都有数十个人下葬,上哪去找线索?”袁天淳暗叹。
应天府乃是大明朝的陪都,人口数百万之众。
这个数字,哪怕放在现代社会,也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国家。
许多国家的人口,甚至连几百万都没有。
都比不上天朝几百年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
袁天淳离了森林,沿着羊肠小道,来到了一座村庄前。
这方圆数十里,也就看到这个地方,有炊烟升起。
村庄不大,大概一百多户的样子。
这在古代,算是比较小的村落了。
因为古代,是以宗族为纽带的社会。
皇权不下乡,乡里有读过书,辈分大的儒生治理。
而散落于各地的村落,则有宗族的族长负责治理。
朝廷的公文,顶多就能下达到县里。
再有县里的衙门,将朝廷的公文,下达到乡里。
而后,再有乡里,下达到各个村落。
一环套一环。
并非朝廷不想加大对地方的控制。
而是古代交通不便,出了县城,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环境,无论是从成本,还是精力,都是一件不划算的买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