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真终于开口,淡然地说出了这番话。
“万岁,如此举措,恐有不妥。毕竟,大相国寺乃皇家寺院……”
“那又如何?他们的存在,只会增加朝廷的负担,他们的宗旨,也跟国法冲突。朕不会为了所谓的皇家颜面,就在这群蛀虫般的人身,浪费时间跟精力。”
如此言语,虽让包拯震撼,但作为一个智者,却也能懂其中道理。
大相国寺奉行西方教宗旨,虽能导人向善,却讲究放下屠刀,立地可成佛,不追究行凶者应负责任,扬善亦彰恶,本就有失公理,无是非可言,跟国之法度冲撞。
且享受供奉,不事生产,僧众越多,就越会造成负担。
“微臣告退,这就回到国策处,继续商讨新政。”
赵真轻轻地点了点头,包拯就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随着包拯的离去,赵真也走出了御书房,来到了外间。
国之气运的悄然恢复,赵真能分明地感受到,气象都已经大为不动。
整个皇宫愈发的清明。
哪怕大相国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酵,引发了京都的震恐。
却依旧能感受到,整个京城气象骤变。
当然,这些无形的变化,恐怕也只有他能感受到。
感受了好一阵子,赵真也向崇德殿走去。
“包拯,没有想到,你身兼开封府尹一职,历来也以公正严明、铁面无私著称,面对大相国寺的变故,居然直接遵从了万岁旨意,没有请求彻查。”
崇德殿内,传来八贤王惊异的声音。
“八王爷,大相国寺虽有大半僧众离奇失踪,一不见尸体,二不见血迹,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没办法查。况且,万岁所言在理啊!”
包拯答道。
“我也赞同万岁的说法。大宋疆域,寺院何其之多,僧人何其之众?以参佛为由,不事生产,要百姓供养也就罢了,还要香火钱,为佛像塑金身等等,耗民之资何其严重?”
“除此之外,建立寺庙,亦是造成民力的浪费。凭什么他们参佛,要绑架民众,乃至是各种势力来为他们效力?万岁圣明,才会有此决断,不仅要支持,还要大力支持!”
“这才是真正的明君啊!我都已经看到,自此之后,大宋风向的大变,在万岁的引领下,必能收复失去的疆土,复我辽阔广袤的山河!”
其他人也跟着激奋地开口。
让赵真的脸,都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笑容。
哪怕八贤王提出置疑,实也是在调侃包拯。
十名策议官思想开明,已经跟他站在同一阵线。
他们又无不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国之柱石,算得是君臣同心。
自然也更有利于新政的推行,强国的建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