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罗逸也知道,褚遂良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曾和褚遂良打交道的原因。
可以说因为刘洎之死是给其惹来是是非非
当然,在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中,也多遭受非议之处,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刘洎之死。
这件事,刘洎传是这样记载的: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命太子李治监国,同时令刘洎、高士廉和马周等重臣辅助太子。第二年,唐太宗因征辽失败,急火攻心,身上长了一种毒疮,回到定州时病情一度十分严重,生命岌岌可危。
刘洎、马周闻讯赶来探望,出来后,褚遂良问情况如何,刘洎悲伤地流下了眼泪,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然而褚遂良后来却跟唐太宗说:“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意思是说,刘大人觉得现在国家之事不用忧虑。病中的唐太宗听到这样的话,心情可想而知。
病愈之后,唐太宗召刘洎询问此事,刘洎据实以对,并说马周也在场,可以为自己作证。太宗问马周,马周与刘洎说的一样。然而褚遂良坚持说自己听到的才是真的,唐太宗最后决定相信他,赐刘洎自尽。
这件事最大的争议焦点,就在于褚遂良是不是诬告、陷害刘洎。
先来说说刘洎。
刘洎出生于南阳,原来是萧铣的手下,归降大唐之后,因为敢和李世民当面抬杠,深受李世民喜欢和敬重。
经过几年的磨练,刘洎终于成长为了,继魏征这个大杠精之后的小杠精。当年李世民要看起居注时,被禇遂良给怼了回去,刘洎就在旁边为褚遂良呐喊助威。
639年,李世民把他升为了的黄门侍郎。
643年李承乾被废之后,刘洎觉得光抬杠不好玩,可以玩一下杠杆了。于是,他就和另一位宰相岑文本一起,站在了李泰的那一边,结果被长孙无忌给杠飞了。
李治当上太子之后,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因为刘洎和岑文本当年支持李泰而冷落他们,相反还让他们和褚遂良、马周等名臣,轮流和李治谈论政事。
645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时,还把岑文本带到了身边,但岑文本劳累过度死在了半路。刘洎则在后方,和李世民的妻舅高士廉等人,辅佐太子监国。临走之前,李世民像往常外出一样,特意叮嘱他们要好好辅佐太子。
这本来就是一场普通的送别,但是,出事了。
作为皇亲国戚,又在玄武门之变时立下大功的高士廉还没有说话,刘洎竟然抢在了前面来了句:“陛下请放心,大臣们要犯了法,我会立刻诛罚。”
诛罚大臣?李世民很震惊。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诛罚大臣是皇帝才有的权力,你一下臣子怎么敢说出口?
别说是大臣了,就是平民,跟了李世民几十年的房玄龄都轻易不敢这么做啊。李世民去打高句丽之后,有屁民诬告房玄龄谋反,房玄龄连问都不敢问,直接就把这人送到了辽东,听凭李世民处治。
刘洎这么一说,等于是给李世民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李世民当众笑一笑,什么也不说。
那么在其他大臣的眼里,那就等于是同意了刘洎“诛罚”大臣的权力。如果李世民当众发怒,还需要他辅佐太子,万一战场上有失,恐怕后方不稳。
所以,李世民尽管很不高兴,最后也没有发作,只是旁敲侧击的提醒了他一下,不要乱说话。但这笔帐,李世民算是记下了。
半年多以后,李世民从辽东回来的路上,背上长了一个大疮,一时之间生命垂危。刘洎进去探望之后,一脸悲痛的对大臣们说了八个字:“疾势如此,圣躬可忧。”
接下来,史书记载出现了分歧。
两唐书说,褚遂良诬告刘洎有异心,自称要当伊尹、霍光辅佐下一任皇帝。但资治通鉴却认为,这话不是褚遂良说的,而是另有小人诬告。至于到底是谁说的这话,至今也没有定论。
总之,李世民听了这话之后,就把刘洎给杀了。
因为伊尹、霍光虽然是历史名臣,对各自的王朝也是忠心耿耿,但伊尹流放过自己的君主,霍光废掉过自己的皇帝。而刘洎原来支持的是李泰,你当伊尹、霍光,到底是想干嘛?
很多史料认为,杀刘洎是李二一时糊涂,听信了谗言。
褚遂良有害刘洎的动机。因为,当时刘洎是侍中,马周是中书令,官职都比褚遂良高。
相比褚遂良,李世民更看好刘洎、马周,想让他俩当托孤大臣。
褚遂良想成为托孤大臣之一,所以谗言陷害刘洎。
所以罗逸觉得褚遂良这个人轻易当不得朋友,也是会给人使绊子的人,但是他对大唐的忠心也是值得肯定的。
大唐称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