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此诗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真乃上佳之作!”袁枢读完,击节赞叹道。此诗虽然斧凿痕迹较重,但大气庞然,侯方域一个十四岁少年能写出这样的诗,真是才华横溢,可谓少年天才!
“世叔谬赞了。”侯方域脸上露出得色,口中却谦逊道。
“世叔守孝在家,不知可有大作?”
侯方域和袁枢二人就此交谈起来,却把李信晾在一边。袁枢是诗画大家,连董其昌、黄道周、钱谦益都赞誉欣赏其水平的人物。侯方域现在虽然因年少名声不显,其后却被称为明末四公子之一,散文三大家,论名气甚至要超过袁枢。和这二人相比,李信虽然是举人身份,但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远远不如。
袁枢尚能照顾李信的情绪,时和李信攀谈,不使李信感到冷落,而侯方域年少气盛、恃才傲物,察觉李信文学水平很渣后便不再理会他,只顾与袁枢攀谈。
“陛下南巡,在山东掀起轩然大波,现在又派平北侯来河南任总兵,不知二位如何看此事?”李信忍不住插话,试图把谈话内容拉回自己熟悉的节奏。
“陛下乃一代英主,平北侯战功赫赫,其来河南任总兵自然是好事!”被打断了话题,侯方域很是不爽道。
侯方域之父侯恂去年还在大同任巡抚,孙传庭整顿三边,对侯恂总归没有太过为难,后因攻占漠南蒙古大捷,侯恂负责筹集粮草也算是有功,被调回京里担任户部侍郎。所以,侯方域对皇帝并没有什么敌视,反而因收复辽东平定辽南,视皇帝为一代英主。不得不说,现在的侯方域根本没有政治敏感性。
“家父已经赶往扬州,想必一切都会好起来,贤弟勿忧虑。”袁枢劝李信道。
话不投机,李信不愿再留在睢州,当即告辞返回杞县。袁枢苦留之后,只能送别。
睢州到杞县不过六十余里,李信下午时分乘坐马车出发,中途在邢口驿住了一晚,次日上午便赶回了杞县。
李家并未住在杞县城中,而是在距县城北二十里的庄园。回到家中,李信向父亲禀告了睢州之行。李精白让李信稍安勿躁,自己毕竟当过尚书,乃是朝廷重臣,想必那平北侯轻易不会对李家动手。
“父亲谬矣,陛下连亲叔都拿下了,京中勋贵也被杀不少,可见根本是个不讲情面之人,岂会因父亲您当过朝廷重臣而饶恕咱们李家?”李信急道。
“着急有什么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精白叹道。
对父亲的保守李信极为不满,但却也没有办法。只能自个回房苦思对策,如何能使李家逃过这一劫。
谁知道第二天,突然有消息传来,杞县城南宗店有饥民造反,短短两日聚集了两三千人,正向杞县县城攻去。
李信顿时精神一振,他突然发现一个改变李家境遇了良机,便匆匆前去拜见父亲。
“父亲,宗店饥民造反您听说了吗?”李信兴奋的道。
李精白点点头:“那又怎样?杞县城中有军兵数百,区区饥民还打不下杞县城,我李家庄位于城北,和宗店隔着县城,饥民打不到咱家来。”
“父亲,这是一次改变咱李家境遇的极好机会啊!”李信兴奋的道。
“孽子,你要造反不成?”李精白勃然大怒。
李家世代官宦,便是受到一些委屈,岂能走到作乱造反之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