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经常御驾亲征的朱元璋和朱棣肯定看不下去,就是往前倒五十年,让还活着的戚继光,戚将军听到,那他没病死也得被气死。
凭什么叫大捷?
简直是恬不知耻!
后来袁崇焕打出的宁锦大捷,也跟宁远大捷差不多。
继任努尔哈赤位置的皇太极,率军五六万,杀向已经升任为辽东巡抚的袁崇焕所布置的宁锦防线。
防线由十九座城池构成,皇太极轻轻松松的就打破了十六个,又可称之为完胜。
然后清军兵围锦州、宁远,拥有近十余万军队的袁崇焕依然没敢出城,靠防守又守出了个宁锦大捷。
这次大捷,杀伤清军不过两千人……
皇太极年富力强,不存在暴毙的可能,所以明军没办法说他也被大炮给轰到了……
这两次都是守城战,作为防守方的明军,两次都是死伤无数……
既打出个这种战果,那便说明,作为进攻方的满清没想真打,要不然不可能有这种交换比。
满清没有跟大明真打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四面受敌。
蒙古,大明,朝鲜,以及打游击的毛文龙,把满清给包围起来了。
满清跟任何一方打持久战,另外三方都有可能趁机进入它的老窝儿去占便宜。
因此,这四方只要同时存在,满清就有顾虑。
它必须要通过外交与战争的手段,先打服其中的三个才行。
这是满清,从努尔哈赤后期到皇太极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所秉持的对外政策。
而那四方,也完全可以在满清的武力威胁之下,组建起攻守同盟,以为唇齿。
此点,不光满清知道,大明也知道,起码人家魏忠贤,魏厂公知道。
在满清不顾一切的去征服朝鲜的时候,魏忠贤三番五次要求升任为蓟辽督师,掌握十五万军队的袁崇焕去攻打满清老窝儿,拉朝鲜兄弟一把。
但袁崇焕不敢,最后被厂公逼的实在没办法,才派出了九千军队出去武装游行了一番,坐视朝鲜向满清臣服。
魏忠贤气的火冒三丈:你袁崇焕有十五万军队,满清不过十万,还去了朝鲜,这你都不敢去犁庭扫穴?你干什么吃的?
袁崇焕说:人家满清有二十万人,去朝鲜了十万,家里还有十万,所以我不能轻敌冒进。
魏忠贤说:你不敢就说不敢,现在的明军将领都是怂包我也知道,但你把我当弱智糊弄就不对了,你滚吧,哪凉快儿哪呆着去。
袁崇焕就此下台。
掌握历史话语权的文人,因为袁崇焕是时任次辅的东林党核心人物毛文锡所力挺的,所以故意掩盖了袁崇焕被罢免的真实原因,而刻意的将历史描绘成小说演义。
他们宣扬袁崇焕是正直的人,正直的人自然被邪恶的魏忠贤所讨厌,也自然的会被魏阉把持朝政时期,那暗无天日的官场给排挤出局……
然而,蒙古、朝鲜、毛文龙这三方,本可能,或者本就是大明盟友的失去,都跟袁崇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后来,他因为满清入寇京师,而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就更是死的不冤。
袁崇焕因承诺五年平辽被启用后,大明朝廷对他大力支持,又给他十五万军队,外加每年五百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
其目地,不过是让他盯住兵力不足十万的满清,使大明和满清的战争都在山海关以外,也就是宁锦防线进行,而不要干扰到崇祯皇帝对帝国内部的整治。
结果呢?
崇祯元年,袁崇焕上任。
崇祯二年,满清大军直接杀到帝国的腹心,北京城底下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