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外的某个隐蔽地方,跨越时空长河的夏华正与一位重量级的清末历史大人物进行会面。由于这场会面属于最高级机密,既不能让清廷那边知道,也不能让太平天国这边知道,夏华特地把会面场所安排在郊区某片树林里,他让部下在树林中央搭了一座大帐篷,冯子材带着众卫兵都退到五十米外警戒,确保帐篷里只有夏华和那位重量级大人物。在那位重量级大人物抵达前,夏华已经怀着肃穆而庄严的心情在几百米外路口等着了。终于,当夏华等得望眼欲穿时,那位重量级大人物及其几名家丁在十多名转轮堂人员的陪伴下,缓缓地出现了。
夏华心头激动,喜出望外地大步上前。转轮堂人员为首者急忙向夏华半跪行礼:“属下陈瑞,不负明王两千岁所托,请得左公到来。”夏华一边快步走着一边道:“辛苦了!做得好!”他小跑着奔到左宗棠面前,毕恭毕敬地向骑在马上的左宗棠行礼:“左公!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请恕晚生以这种方式将左公您请来,还望左公能多多包涵。”说着,夏华长长地向左宗棠作了一个揖。
左宗棠骑在马上岿然不动,眯眼俯视夏华,脸上似笑非笑:“明王两千岁倒是挺有心的,左某特地在今天夜里从湘阴秘密前去长沙城,明王部下竟然能在半路上专门等着左某,不但时间拿捏得分毫不差,就连地点也把握得准确无误,由此可见,明王盯上左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吧?”
夏华回答道:“晚生不敢欺瞒左公。是,晚生早就派人在湘省四处打探左公,得知左公自四年前迁至湘阴县柳庄后便长居那里,闭门钻研百家学说,因此,晚生派遣得力人手潜入柳庄一带,终日盯着左公一举一动。自太平军入湘以后,湘省官府要员们、名流贤达们纷纷邀请左公出山主持大局,但左公一直推辞婉拒,并且从柳庄搬至东山白水洞诛茅筑屋、为自保计,半个月前,左公的湖南同乡、多年故交、五年前花了一万两银子买了一个四品知府、正在贵州担任贵东道的胡林翼给湖广总督程裔采、湖南巡抚骆秉章写了两封亲笔信函,大赞左公才干,力荐左公出山,声称湘省只有左公一人能够力挽湘省狂澜十三天前,楚勇统领江忠源亲自来到东山白水洞,邀请左公出山五天前,左公的同乡故交郭嵩焘及其胞弟郭昆焘郭崑焘来到东山白水洞,同样邀请左公出山。在这么多人的举荐和邀请下,左公下定决心,为救湘省苍生,为展毕生所学,正式出山,晚生随即派遣七批得力人手在湘阴县通往长沙城的七条道路上专门等着左公,总算把左公等到了。”
左宗棠轻轻地捋着胡须:“明王为了请得左某,还真是煞费苦心啊!”语气间隐隐夹带着一种略感意外以及一种淡淡的揶揄。
夏华拱手道:“若能请得左公,上刀山下火海都是等闲之举。左公,这边请!”
左宗棠仍然骑在马上,无动于衷,他的脸上表情被夜色遮挡,让夏华看不清。
夏华顿了顿,挥手让牵着左宗棠所骑老马的马缰的陈瑞让开,亲自牵起马缰。“两千岁!”冯子材、陈瑞等人都吃了一惊,他们难以接受被他们万分尊敬乃至尊崇的夏华居然干这种事。
夏华释然地笑了笑:“不碍事的,走吧!”
左宗棠稳稳地骑在马上昂然不动,没有任何推却、婉拒、谦让的举动或语言,似乎心安理得地让夏华给他牵马执鞭。
几分钟后,夏华以点头哈腰式的欢迎架势把左宗棠请到了灯火通明的帐篷门口,又亲自搀扶其下马,其余人都留在帐篷外面。夏华连连地向左宗棠做出请的手势:“左公,里面请。”
左宗棠不言不语,脸上似笑非笑,在夏华邀请下,他昂首挺胸、龙行虎步地走进了帐篷。
“左公,请坐。”夏华忙不迭地招呼着,亲自给左宗棠倒上了一杯热茶,“左公,请用茶。”他双手托着茶盅,恭恭敬敬地向左宗棠敬茶。
左宗棠没有任何谦让的意思,接过茶盅轻轻地抿了一口,仍然不言不语。
夏华抬起头,正式地在灯光明亮的地方与左宗棠正视,他看清了,这位中国清末时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伟大的民族英雄的模样,只见左宗棠年近四旬左宗棠此时三十九虚岁,精神湛湛、仪表堂堂,身材不高,但魁梧而壮实,宽额、高鼻、厚唇,留着浓密的字胡须,两撇眉毛犹如两柄钢刀般锋利而飞扬,一双眼睛宛若晨星般炯炯有神并且深不可测,蕴藏着一股能够洞察人心的犀利和深邃,整个人渊渟岳峙、气势凛然。夏华几乎是怀着顶礼膜拜的朝圣心态看着左宗棠,因为他发自肺腑地对左宗棠“敬若天神”。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另有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但这两种说法里都有曾国藩和左宗棠。六大名臣里,最值得后世中国人尊敬的就是左宗棠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的主要成就都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打内战,张之洞的主要成是搞洋务、搞重工业、搞现代教育等,至于李鸿章,他的主要成就有三项,一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二是搞洋务,三是创办了北洋水师,三大成就里,第一个还是打内战,第二个暂时放一边,第三个在甲午战争中打输了,加上李鸿章身不由己地签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李鸿章成为一个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人,唯独左宗棠在身后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地赞美歌颂,因为左宗棠主要成就有两项,一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二是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六大名臣,他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搞洋务什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满清”而不是“保中国”,但左宗棠与另外五人不同,他平定陕甘、收复新疆,既是维护了满清的利益,也是维护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光是一个收复新疆的壮举,避免面积高达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被n出中国,如此伟大的成就足以让他彪炳史册、傲视古今,让他有足够的资格被后世每一个中国人永远地赞美和歌颂,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六大名臣里,只有左宗棠一个人拥有“民族英雄”这个称号。清末的中国在对外战场上几乎无战不败,唯有两场对外作战取得了胜利,一是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战胜法军,二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且,冯子材最终“不败而败”,胜利果实付之东流了,但左宗棠收复新疆则是获得了干脆利索、痛快淋漓的全面胜利。如果中国国运昌隆、国势强盛,左宗棠打这么大的胜仗纯属于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左宗棠是在国力衰微、黑暗腐朽的清末时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其艰难性和伟大程度毋庸置疑是非比寻常的。
如此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就在眼前,夏华如何不毕恭毕敬、满怀虔诚呢?
“明王特地用这种方式让左某身不由己而来,究竟所为何事?”左宗棠略微感到好笑地看着夏华这副恭敬虔诚的样子,中气十足地开口发问,声音犹如瓮钟金石般雄浑有力。此时,左宗棠傲然端坐,正气凛凛、威严无比,夏华则在其面前谨小慎微地肃立着,但左宗棠完全没有让夏华一起坐下的意思,更加没有一脸惶恐不安地说“哎呀,明王你怎么站着”“明王站着,我怎么能坐着”之类的话,两人完全地反客为主,似乎左宗棠才是这里的主人,夏华倒成了客人,并且左宗棠俨然犹如不怒自威的前辈恩师,夏华俨然犹如诚惶诚恐的晚辈学生,两人神态对比十分鲜明。实际上,夏华在左宗棠面前一口一个“晚生”,就是在以晚辈自居。
夏华微笑道:“左公乃是大智之人,对晚生的那点小心思难道还不是了然于胸?”
左宗棠呵呵一笑,但笑意里颇有一股轻慢含义:“招揽左某?昔日,刘备为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而三顾茅庐,今天,明王为请得左某出山效力而守株待兔、牵马执鞭,不错,不错,学得像模像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相信你我今日之事传出之后,明王你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美名一定传扬四海,方人才自然犹如过江之鲫般趋之若鹜而来。”他的这番话明显不是夸赞夏华,而是嘲讽夏华。
尽管遭到左宗棠的嘲讽,夏华仍然唾面自干地继续保持一脸的恭敬虔诚。毫不客气地说,左宗棠此时已经落入夏华手里,夏华此时是“座上主”,左宗棠此时是“阶下囚”,夏华若想对左宗棠不利,只要喝一声“来人”,左宗棠完全任他处置甚至任他杀,但夏华从内心深处不敢在左宗棠面前有任何不敬之举,他不得不在心里承认,自己在气势上完完全全地被对方给压住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较量。用后世的话说,左宗棠的“气场”实在太强大了。
“左公既知晚生心思,那么,不知左公意下如何?”夏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知道,跟左宗棠玩弄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是没用的。
左宗棠淡淡一笑,不言不语。面对夏华的诚挚邀请,左宗棠既没有不屑一顾地仰天大笑,也没有出言冷嘲热讽,他只是用一种完全就是轻蔑的眼神高高地睥睨着夏华,那眼神让夏华深感“熟悉”:他在后世被一个心高气傲的女生拒绝表白时,那女生就是这种眼神,意思是:你也配?夏华邀请左宗棠相助,左宗棠压根懒得搭理夏华,他的这种回复方式比嘲笑或讥讽更让人尴尬:你算什么?你也配我左宗棠为你效力?夏华知道,左宗棠性格极度清高、倨傲、自负,但他确实又有清高、倨傲、自负的本钱,因为他胸怀盖世大才。左宗棠跟夏华麾下的焦亮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人都极度恃才傲物,并且两人都以“当代诸葛亮”自诩,焦亮因此而改名“亮”,左宗棠则自称“今亮”、“老亮郭昆焘自称“新亮”,左宗棠便与之相对地自称“老亮””,不过,焦亮肯定没法跟左宗棠相比的,左宗棠的才华才干是焦亮的十倍百倍,当然了,左宗棠的清高、倨傲、自负程度也是焦亮的十倍百倍后世野史记载:太平军攻打长沙城时,左宗棠曾悄悄前去面见洪秀全,试图为其效力,但因为两人“道不同”,所以左宗棠与洪秀全最终“不相为谋”,不过,此记载可靠性很低,因为左宗棠几乎不可能产生投靠太平天国以及展开实质性行动的可能性,原因有四点:第一,太平军攻打长沙城时,左宗棠当时过着很好的日子,家里“有房又有田”,他还在长沙城里开馆授课,二哥左宗植在京城当京官,并且,他在正式出山前就已经名满天下了,得到林则徐先后担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贺长龄先后担任山东巡抚、云贵总督,其弟贺熙龄正是左宗棠的授业恩师、陶澍先后担任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张亮基先后担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湖南巡抚等众多督抚级高官要员的赏识和称赞,胡林翼、郭嵩焘、郭昆焘等众多湘省名流也是他的知交好友,因此,他只要愿意为清n效力,以他的能力和人脉关系,不需要多久就能位居高位,他不是初出茅庐、默默无闻的焦亮,没必要在满清和太平天国之间待价而沽,林则徐病逝前特地让次子林聪彝代写遗书,再次向咸丰皇帝举荐左宗棠,称其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这样的身份、社会关系、人脉络注定了左宗棠几乎不可能投奔太平天国阵营第二,左宗棠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饱读孔孟儒家经典,并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十五岁考上秀才,二十岁中举人比二十岁考上秀才、二十五岁考中举人的“学霸”江忠源更厉害。至于那位从十五岁足足考到二十九岁、考了四次秀才都没能考上的“学渣”洪教主、洪天王,完全被“学神”左宗棠甩到十条街外了,因此,他自幼受到儒家的忠、孝、礼、信、仁、义等“正统思想”的熏陶,并且他一直都把诸葛亮作为榜样,而诸葛亮正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臣,什么样的土壤长出什么样的苗,自然而然,左宗棠几乎不可能产生“逆反思想”第三,左宗棠性格十分稳健稳重,处世沉稳谨慎,遇事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历史上,多人请他出山,多人劝他出山,他都一概给予婉拒,明显有股“蛰伏待机”的意思,就像被刘备邀请出山前的诸葛亮,表面上在乡下种地,实际上苦读兵书典籍、研究天下大势,就等着出山的最合适的机会不然的话,诸葛亮也不会还在乡下种地却已经想好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获得“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事”的美名了,顺理成章的,他的出山是投效清n而不是投效太平天国。试想,清n那边那么多高官名流轮番劝左宗棠出山,左宗棠都给予了婉拒,太平天国刚到长沙,左宗棠就主动跑上门毛遂自荐?这根本不符合左宗棠的风格第四,左宗棠“偷偷面见洪秀全”的说法都是来自一些、杂谈、传闻,没有一个来自官方正史资料的记载,根据可靠的官方正史资料的记载,左宗棠在时间上、地点上根本不存在跟洪秀全见面的机会。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