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亲王杰书乃将门之子,熟读兵法,摆开阵势,按照杰书的想法,这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第一日先小试牛刀一番,试探对方战力如何,在做详细部署。
按理来说,杰书的策略没毛病,但奈何宁远这厮不讲武德啊!
第一日,宁远率军冲杀,身先士卒,当真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兵来兵死,将来将亡,第一日,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宁远只带了两千骑兵,直接凿穿了杰书的大阵,冲入杰书的中军大营,砍翻了杰书的帅旗。
如果不是杰书跑得快,怕是杰书的脑袋都要被宁远拿了去。
挥军掩杀二百里,斩杀数万,俘虏四万,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十万大军,只不过一战,就损失了七八万人,杰书退后百里,固城坚守,一边收拢残军,一边八百里加急,求援军增援。
好在宁远也没有在进一步的意思,两个月的时间,两广,湖广,江西等地全部纳入手中,步子走得太快,容易扯着蛋,停下脚步,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轻徭薄役,开荒屯田,兴修水利。
说实话,宁远前世充其量就是个帮派老大,哪里知道如何治理国家?
但宁远非常有自知之明,不懂得绝对不装懂,从来不敢外行领导内行,虽然内治磕磕绊绊,但也算是平稳过度。
如果按照宁远的意思,直接一路打回京城,强行登基完事,收割气运回家,自己还等着回去救老爹呢,哪有时间在这里跟你过家家玩游戏?
但宁远现在不是一个人,宁远屡次想进军,都被孙士毅,李光地,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劝阻。
无奈下,宁远只好暂先偃旗息鼓,配合顾炎武,黄宗羲,李光地,于成龙等人大施内政。
自从宁远高举朱明大旗后,顾炎武,黄宗羲这等前明名士,主动附庸而来,才避免宁远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宁远大破杰书十万大军后,耿精忠主动遣人来贺,后更是亲来拜见宁远,宁远知道这老狐狸的意思,册封耿精忠为靖南王。
冯锡范伙同郑克爽废黜延平王世子郑克臧,郑克爽担任延平王,前来拜见宁远,受册封靖海王。
有了郑克爽和耿精忠的效忠,宁远实力大涨,再也也止不住内心急迫,下令让郑克爽从东海进攻两江,再命令耿精忠北上,而自己则西出,三方夹击,三个月解决战斗,拿下整个两江。
至此,天下三分,宁远东南坐拥九省,满清则占据黄河两岸中原之地,吴三桂偏居一隅。
翌年,宁远与金陵登基,重建大明,年号太平,下令靖南王郑克爽南下马来西亚掠夺马铃薯,同时下令南方工匠打造战船,研发火炮。
这个游戏对于宁远来说,是一日都不想多玩了,每每想起宁六三生死未卜,宁远便提不起任何心情。
自己明明只是想来学个手艺,能够救老爹,这可好,让自己统一天下。
太平三年初,大明分两路大军大举北上。
第一路大军由宁远御驾亲征,进豫省,占中原。
第二路由刘裕德,姚启圣率领,由鲁省直扑直隶。
洪熙官,方世玉等人提防吴三桂。
宁远麾下兵士,每到一地,几乎不用战斗,就有当地武林中人杀官出降。
同年五月,宁远大破康亲王杰书十万大军,康亲王杰书死。
同年七月,攻入直隶,同年九月,清廷太后发动政变,杀死安亲王岳乐,开城出降。
同年九月,刘裕德姚启圣西进。
次年一月,姚启圣攻入西安,宁远大笔一挥,改回长安。
太平四年五月,方世玉,李光地,周培公出兵十万,攻破山海关,意出关扫平满清鳌拜残部。
靖南王郑克爽,陈近南,冯锡范,施琅战船数百条,兵士五万,走海路北上。
太平四年刘裕德姚启圣自长安西征。
太平五年,大明皇帝命平西王吴三桂进京,未果,大明皇帝大怒,命洪熙官讨伐。
太平六年,方世玉,郑克爽杀鳌拜,荡平白山黑水,重设奴儿干都司。
刘裕德,姚启圣占领青,甘二省,上表欲大军回朝,宁远不允,命刘裕德,姚启圣继续向西挺进,拿下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
太平七年,洪熙官大破吴三桂,吴三桂死,吴应熊出降。
太平九年,刘裕德,姚启圣攻略西域,建安西都护府。
同年,方世玉周培公攻入蒙古,设立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太平十年,江湖乱象不可收拾,江湖人士自持有从龙之功,不尊法令,与官府对抗流血频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