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带回来的午仁树叶子放进榨油机,在榨油机出油口放一个白瓷瓶,然后果断选择了合成。
十秒过去,一股带着淡淡茶味的油香冒了出来,随着油香四溢,一股淡绿色的清亮茶油,缓缓从出油口流出来,流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白瓷瓶里。
孟小帅拿出筷子,在白瓷瓶里沾了一点,放到嘴里尝了尝。
嗯,确实是植物油。
不过,没有菜油或者花生油那种浓重的特色味道。
也没有调和油那么寡淡。
一股淡淡的茶香后是油脂该有的鲜甜滑腻。
“发达了!发达了啊!”
终于得到了油,孟小帅一时间欣喜若狂。
要是有糖就更好了。
孟小帅心心念念,始终没忘记糖这个遗憾。
话说,古代是怎么制糖的呢?
孟小帅想了想,打开八卦图看了一下资料卡。
最早的糖,主要是麦芽糖。麦芽糖在当时有很多名称,如饴、饧等。制糖特别是麦芽糖在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东汉人在《四民月令》里讲制糖要在入冬以后,先熬制糖稀,然后用大火敖干使得糖稀变硬。这种做法很类似于《舌尖的天朝》里所介绍的糖葱,都是熬制糖稀,再大火加热使得糖液硬化,之后反复搅拌、熬煮、碾压,就形成了饴糖。
古往今来,甘蔗始终是制糖的最主要的原料,它含蔗糖量高,制糖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也好
在西汉时期人们已采用日晒和温火煎熬,或两者结合,即“煮而曝之”的办法把蔗汁中的大部分水赶掉,而得到稠厚的胶状糖浆,其中大部分微生物被杀死,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这种糖稀就叫作“蔗饴”或“蔗饧”
随着煎熬蔗汁技术的提高,可使其中水分充分蒸发而又不致糊焦当水分含量降至10%以下时,冷却后就会凝固成糖块,颜色红褐,于是被称作“石蜜”。
想要结晶糖,就得降低更多水分含量。
原来如此,制糖跟制盐,原来异曲同工啊。
都是蒸发水分,析出糖分或者盐分。
孟小帅看完资料卡,心思突然活泛了起来。
这么说来,只要有甜的原料,就可以制糖了,不一定非要找到类似甘蔗和甜菜的植物。
这么说起来,日月果不也很甜吗?
那日月果能不能用来制糖呢?
把日月果榨成汁,放到锅里熬煮,或者使用合成能力。
孟小帅感觉心怦怦跳,决定马试一试,反正试试又不会怀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