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更漂亮的郑旦没什么人知道,稍差半筹的西施却天下闻名,众人称颂。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贫道只是随口一提,吴知县不必为难。”看着吴进一脸严重便秘的表情,詹闶还是挥抬手阻止了他接话,万一这货为了讨好上官而瞎几把胡说,坏的可是自己的名声。
实际上也是詹闶的身份作怪,吴知县在他面前说句话都得脑子里过两个圈,就怕哪个词没用对给自己惹出麻烦。
真要讨论郑旦和西施之间的问题,哪用得着什么严谨,都已经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了,想怎么打扮不行。
按照官方史料的记载,郑旦死在了吴国。有人觉得,她可能是因为怀上了吴王夫差的孩子,进而爱上了吴王,属于是变节了的,所以不应该被铭记。
也有人觉得,西施之所以名气更大,是因为她和范蠡的爱情故事,才被逃不过世俗纠缠的痴男怨女们深深记住。
其实,如果不分辨历史的真假属性,想要得出一个结论并不难。认真过一遍西施的传说,以及后世对西施的评价和形容,至少能得出两点。
首先,西施是个善于炒作的心机彪,更懂得如何推广自己。试想一个身体柔弱,还犯有严重肠胃疾病的女人,怎么能够在那个时代担任间谍这样的工作呢?
西子捧心就是人设,有了人设就更容易被人提及,讨论多了自然会成为话题人物,也就是所谓的热点。
其次,后世文人的无下限吹捧,给了西施这个人物更广阔的的传播空间。自从秦汉之后,中国的文人们越来越弱,非娇柔体弱的未成年不能驾驭,病态的西施自然就比会舞剑的郑旦更受欢迎了。
而传说终归是传说,代替不了现实。西施被那么多文人吹捧、意淫,实际上她的人生却要比郑旦惨痛太多。
郑旦好歹是为了任务而牺牲的,没有了目睹成功之后悲剧的条件。她死的时候,也许是带着强烈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西施倒是成功了,也安全返回越国了。但等待她的却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条将会装着她被扔进滚滚江水的牛皮袋子。
没错,西施和范蠡的故事都是编的,满足某一部分人群的扭曲思想和无耻目的。范蠡在告别够贱后,带着家人老婆孩子离开,其中并没有西施。
认可最多的一种说法是,西施被够贱瞄上了偏少数的说法是,西施回到越国后开始勾搭够贱。反正不管哪样吧,够贱的老婆受不了这个事,直接把西施装麻袋沉江了。
话说回来,反正谁也不知道历史有几成可信,那么就不妨大胆假设一下。西施这么会炒作,在战国时代就熟练掌握了利用舆论的技巧,哪怕再是尊重英雄,够贱的老婆也无法接受一个如此高段位的心机彪吧。万一她心机再起,跟够贱的后宫里兴风作浪怎么办?
简单游览过了苎萝村,前往陶朱山之前,詹闶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让诸暨这个地方的人记住自己。
想了想,对吴进道:“吴知县,贫道待不了几天就得离开,还有件事要托付给你。稍后贫道会支给你五千贯,拜托你在苎萝村寻地建一座郑旦亭,纪念这种为国奉献的伟大女性,还请费心了。”
詹闶能说出有事拜托的话,吴进根本就不带考虑的,忙应承道:“公爷言重了,下官可当不得您拜托,必然尽心尽力办好这桩事。”
说完稍顿了顿,又觉得应该再努力上进一点,就尝试着问詹闶:“公爷要建这郑旦亭,是诸暨的福气啊。下官斗胆,讨公爷一幅字,镌刻于亭内,也好叫本地百姓都沾沾公爷的仙气。”
靖难之役打了两年多,阿棣登基都三个月了,吴进当然听说过詹闶的一些事迹。他提出这个留字的套路,还真不是刻意为难,这里边操作的套路多着呢。
假如詹闶的字真拿不出手,或者说詹闶压根儿就不愿意,自然会直接拒绝。可但凡詹闶愿意,哪怕字写得再丑,都能通过后期描绘加工变得俊朗飘逸起来。至于说些什么,并不是其中的关键,他要的是詹闶这个人名。
本来就带着目的性,这套路詹闶还真不想拒绝。想了想当初自己有个朋友,就专门给郑旦亭写过一首诗,现在拿出来稍微加工一下,倒也挺合适的。
詹闶只要答应,其他的就不用管了。下官在自己的地盘陪着上官出游,各项准备自然是早就安排妥帖的,很快就有随行人员把带着的笔墨纸砚和书案布置好,等着詹闶挥毫泼墨。
这种现象,古往今来,以至未来,全天下都是如此,詹闶并不觉得自己说点什么就能转变。就这么随方就圆吧,到了该消失的时候,自然会消失的。
书法这件事,原来他也多少学过几天。来到这个世界后,更是毛笔和水笔各占一半使用概率,写几个字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研墨,这个不用别人掺和,随行的桂儿马上就跑到身边:“老爷,桂儿来给您研磨吧,别人做的怕是不得心思呢。”
这丫头是没救了,仗着光天化日的还有外人在场,竟然连称呼都换成了“老爷”,这往后要出乱子啊。
心里暗暗为自己悲哀着,面上又不能表现出来,詹闶只好把这股子气愤全都发泄在笔头上。
蘸墨,舔笔,唰唰唰,洁白的宣纸上留下四行简体大字:妙计倾吴功有成,浣纱溪东义难鸣。闻得丽姬千般好,愿与郑儿抱不平。
吴进为首的一帮子人们,在旁边看着忍不住拊掌叫好:“公爷写的一笔好字啊,字好诗更好,浑然天成,浑然天成啊。”
这种马匹,对詹闶来说毫无用处,他就不信进士出身的吴进看不出来,这首诗不过是应景之作。
“诸位不必过誉,贫道并不擅长诗词,只是有感而发罢了。”自谦一句后,也懒得多余拆穿他们,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过吴知县,这首诗如果要用,还得按照我教的规矩来,自左而右,由上至下,不能随意改动。”
吴进忙不迭地点头应下,其实根本不用詹闶说,这种错误打死他都不会犯的。即便是不巴结詹闶,也得尊重他靖国公和太子太保的身份,跟皇帝面前歪几下嘴不要太容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