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成就奖励提示后,赵作仁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嘴角划起欣慰的笑容。
这意味着赵作仁对成就奖励的推测已经被证实,只要取得重大战役的胜利,必定会得到成就奖励。
只是赵作仁现在还无法确定系统评定中的重大战役,指的是双方参战兵力规模够高,还是对整个战局有巨大影响。
如果是前者的话,赵作仁就可以钻漏洞尽情刷成就奖励了。
毕竟兵力规模过万的敌人对于一国之君的赵作仁来说,还是容易控制的,随便整一些苛捐杂税,让一个地区的平民百姓活不下去,然后在故意撤走那片地区的镇压力量,逼反上万暴民促成一次农民起义太容易了。
在赵作仁上辈子的地球历史上,哪怕封建时代的王朝千方百计的管理天下万民,同样经常会爆发农民起义,只是农民起义军对于官兵来说太弱了,很多起义都是旋起旋灭,连一座县城都没能攻下。
而现在赵作仁的意志就是燕国朝廷的意志,他要想官逼民反真心不要太容易,甚至还可以在即将爆发民乱的地区周边提前设好包围圈。
这个时代的底层民众眼界都十分有限,基本上对家乡之外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于官府的公告。
所以,对老百姓遮蔽大军的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可以说,只要燕国麾下的百姓人口够多,成就奖励就可以无限制的刷取。
最重要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军不需要赶尽杀绝,以抓捕俘虏为主的话,还可以将这些俘虏集中在一起压迫式劳作,让他们心生怨恨,时机到了在故意撤走防卫力量,一群纠集在一起心怀怨恨,整日填不饱肚子的壮汉,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点燃。
然后又可以刷一波战役成就……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方式可以反复利用,反正那些暴动的民众完全凭借着一股血勇之气,镇压下去后很容易就会成片投降,投降了再逼反,反了再镇压刷奖励……无限循环!
类似的套路瞬间在赵作仁脑海里出现了几十个!
不过很快赵作仁就摇了摇头,自家的神棍系统虽然看起来毫无智能,但这么明显的漏洞能留给自己么?
这次三韩联军的促成虽然有他的幕后推手,但毕竟被击败的是旧有的势力,而且敌军的主力也不是一群民夫青壮,成已本部兵马即便在大败的形势下,仍然给虎贲旅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加上之前的对拼消耗,总计伤亡都快要接近两千了!
这里的伤亡指的是伤者和阵亡算一起,其实在冷兵器时代真正在战场上直接被杀死的永远是少数。
这主要是因为弓弩和刀枪等冷兵器杀人效率比较低,除非直接命中要害,不然人一时半会是死不了的,冷兵器时代大多数阵亡的案例反倒是由于失血过多。
特别是在箭雨覆盖的时候,看起来齐刷刷的倒下一大片,其实里面真正被射死的估计连一成都不到,甚至还有故意装死的……
很多被射倒的士兵都是由于疼痛和箭矢带来的动能惯性倒下去,而不是真的阵亡。
一些勇武之辈,完全可以在被射倒后重新爬起来继续冲锋,完全无视身上插着的箭矢。
还有那些缺乏医学常识的,干脆忍痛把箭矢拔出来继续冲锋。
当然,众所周知,在战场上拔出箭矢会造成二次伤害不说,还会加速流血。
所以,这种错误一般都是新兵才会犯下。
赵作仁眼前的战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打完以后战场上密密麻麻权势横七竖八的‘尸体’,当燕军开始清理战场,挨个给尸体补刀的时候,地面上的尸体就开始接二连三的诈尸……
当然,诈尸的士卒一个个都跪倒在地上高喊投降饶命,没有一个头铁的准备拼死袭击。
真正的勇武之辈根本不可能趴在地上装死,而且刺客在战场上伪装成尸体也没有意义,因为真正的高官根本不会下场清理战场,清理战场都是战俘和小兵的事务。
结果,清理完战场后,俘虏的数量一下子多了一千多人!
这还没算在清理战场前,一些装死之人发现燕军接受俘虏后,提前爬起来投降的那一批人。
赵作仁对这种现象早就习以为常,每一次打仗的时候都是尸横遍野,打完仗了一清算,俘虏是敌军阵亡者的好几倍,有时候甚至能达到十几倍的差距!
这就是没有借力过民族主义洗脑,爱国主义教育的封建军队的劣根性!
当兵的只想着保命,当官的只想着捞钱……
哦对了,当官的只想着捞钱这一点,在赵作仁上辈子那个现代社会也是常态,无论是哪个时代,能爬到高位的除了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纨绔外,都是人精一样的存在,所以不同时代下的官僚集团,贪污受贿都是一个德性。
只不过时代不同,体制不同,惩治力度和检查方式不同,会让当官的贪污受贿的时候采用不同的对策。
如果是腐朽的王朝,贪官污吏就明目张胆的开始捞钱,要是政治清明的国家,贪官污吏就会给自己培养几个代理人,通过各种方式间接捞钱。
不是腐朽时代的贪官比较蠢,只是那个时代贪官不需要去遮掩,所以懒得去费事搞间接代理。
过程虽不同,但结果都一个样,所谓的贪污国家的财富,其实就是变相贪污老百姓的财富,毕竟国家的财富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都是从老百姓嘴里扣出去的!
清理战场甄别战俘的事情自然有下面人去做,赵作仁扫了眼象征意义的派出一队骑兵追击成已后,就回返自己的临时军帐了。
双方虽然是遭遇战,但作为主帅自然有专门一套行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在野外布置一个遮风挡雨的营帐。
而且各种奢华的器具直接拿进去就能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