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领会诗歌艺术的特殊性作为诗人创作最重要的条件,在理论上提得如此明确,强调得如此突出,这在严羽之前不曾有过。
以禅喻诗,讲究悟入,并非始于严羽,但是严羽的诗禅说比他以前各家之诗禅说,是大大高出一头的,在理论上也深刻得多,系统得多,它对后世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绝非偶然。
严羽重在兴趣,以妙悟言诗,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以盛唐为法”。
他在诗辨中认为盛唐诸公是“大乘正法眼者”。
“盛唐诸公,惟在兴趣”。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
由于严羽竭力提倡,“盛唐气象”遂成为“建安风骨”并驾其驱,甚至超过“建安风骨”而扬名后世的诗歌史上的最重要的艺术现象。
“盛唐诸公,全在意象朝诣。”
盛唐这种诗歌意境在严羽看来,至少包含着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同时也是严羽对诗歌创作的要求:
第一,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意象美。
第二,有韵味深长的朦胧含蓄美。
第三,有不落痕迹的自然化工美。
第四,有抑扬顿挫的诗歌格律美。
看着运笔如飞的郑宗绪和孔泽,顾秋风停顿了片刻,而后作了总结:“严羽提倡学习盛唐的根本原因,是他论诗以“兴趣”为主,而盛唐诗是最重“兴趣”的,姜西诗派则以学问、道理代替“兴趣”,江湖派、永嘉四灵虽反姜西诗派,然而晚唐贾岛姚合等则偏向苦吟、怪异,更非诗之正路,离“兴趣”颇远,所以严羽提出“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是以“兴趣”言诗的具体途径,目的是在强调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严羽的“以盛唐为法”,确有它识见超人的一面,因为盛唐诗歌确实达到了大夏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成为后代难以企及典范,然而严羽诗论的致命弱点也正在这里,他把诗歌创作的源泉完全归于学习古人,而忽略了效法自然、向现实生活学习的主要方面,因而他并不能从根本上破除姜西诗派在古人作品中求生计、找出路的弊病,就这一点说,他还不如陆游、杨万里能看出姜西诗派的要害所在,当然也就更赶不上苏轼的清醒与卓越的见识了。不过严羽诗论自有他自己的巨大历史贡献,又是苏、陆、杨等人所不及的。这需要从大夏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中去考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