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中年男人身后,来到隔壁我才知道,他口中的不少东西,竟然是占据了他家半个客厅的二十个标准行李箱。
箱子中装满了考古专业的书籍和考古笔记,甚至还有大量的文物照片和文物复原图。除此之外最后的一个箱子中,留有一笔现金和一张便签,是留给帮保管这些箱子的中年男人的保管费。
折腾了好半天我和中年男人才把箱子搬回梁丘家的客厅,中年男人笑呵呵的收下保管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留下一张名片便回了自己家。
房间中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这才开始阅读那些书籍和笔记。虽然我很喜欢历史,可真看到了考古的专业书籍后,还是有点吃不消。
书籍专业性很强,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严谨的考证思路,并不是外行人能轻易看懂的,要不是这些装书籍的箱子有顺序编号,还有大量的笔记能够参考,我恐怕根本看不下去。
不知不觉看了一整夜的书,整晚我都窝在折叠床上研究这些考古知识,直到东方泛白,窗外洒进第一缕阳光,我才恍然发现,舅舅留下的这些书籍资料,应该就是有记载的历史上故事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交汇的时刻。
一晚上不可能看完所有的资料,但是大致情况我已经清楚了。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出土相关的石刻和壁画,只不过由于年月太久,没有能够解读的文字,这一批资料更多属于猜测,用来推测故事世界出现的最早时间。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记录始于春秋中期,只不过记录的形式类似神话故事,可信度不高,信息量很少。
最有名的历史猜测是战国时期的庄周梦蝶,出土了一部分文字记录,大概描述了庄周梦蝶的过程,不过记录者使用了大量虚数,没办法确定具体进入故事世界的时间。
最频发的时代是秦汉以后,大一统之后,这种事情多发生在深山之中,被许多修道之人追捧,汉代时一度有许多修道门派以此为目标,并留下了大量实验记录。
这一时期的信息最多,也是最全面的。从那些修道之人发现故事世界开始,便开始尝试进出故事世界,甚至还有许多道士熟练掌握了运用故事世界中的力量。
许多神话故事的雏形也是从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大部分都是那些与故事世界有过接触的道士流传开的。
根据记载,这个时期出现了周天修炼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指进入故事世界进行修炼。由于早期人类思想还很匮乏,所以最初的故事世界中呈现出了与现实世界中相似的原始森林样貌。
随着大量修道之人的进入,故事世界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进入其中的人思想越发活跃,故事世界开始出现许多个独立的空间,如同佛家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般,每一段活跃的思维都能构建出一个独立的部分。
神话体系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成型,并随着这些进出故事世界的人,在现实世界中传播开。
随着频繁的进出故事世界,以及对于故事世界的改变,人们开始发现现实世界中的人如果思维过于活跃,也会触发故事世界形成相对应的世界,甚至现实世界中的人想象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也会在故事世界中反复上演故事情节。
这样的发现让一部分人将故事世界当成了神仙场所,甚至许多修炼之人放弃了回归现实世界。
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离开故事世界返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中的人就会彻底遗忘这个人,如同这个人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更可怕的是,随着进入故事世界的人越来越多,故事世界中的独立故事空间越来越多,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其中,错过了离开故事世界的时间,最终成为故事世界中的一部分。
也曾有过没有错过离开时间的人,试图引导那些成为故事世界一部分的人离开故事世界,然而在穿越故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缝隙时,那些人被活生生的撕成了碎片。
一部分碎片飘回到故事世界中,让那段故事变得不再完整,整段故事开始融入其他故事中。而另外的一部分碎片则回到了现实世界中,让那些曾经认识这个人的人有了部分关于他的记忆。
只是这样的记忆很可怕,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甚至会让一些对这个人有记忆的人发疯。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对进入故事世界这件事谨慎,自汉代以后相关的记录越来越少。
再次出现大规模进入故事世界的记录,已经是明朝永乐年间了。一份江西某道观遗址出土了一块保存完整的石碑,上面详细记录了永乐十七年,这个道观中十三名道士因为某种原因集中进入故事世界。
石碑上详细记录了发生此事时的全部细节,但是并没有记录因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后续,仅仅是单纯的记录了有这件事情发生。
在这一段资料的旁边,还放了一个笔记本,其中详细考证了时代、地点和同时代附近的信息记录。最终笔记中的结论是,这次事件发生之后,这个道观中只剩下了一个老道,应该就是留下石碑的人。
同时在北方的某处同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叫古月鸿的人的记录,这个人自称出自江西某道观,在北方广收门徒,并且在五年后,通过某种祭祀手段,成功的将进入故事世界中的人带回现实世界。
这就是陶梦婷提到过的,那个在他祖父笔记中记载的,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将迷失在故事世界中的人带回来的人。
舅舅显然做了大量的考证,甚至详细到了这个叫古月鸿的人,当时收的三个主要弟子的家族传承,甚至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从警方拿到的户籍信息。
信息中古月鸿主要有三个弟子,分别是于姓、肖姓、李姓。这其中李姓由于人口太多,筛选困难,没有找到如今的传承。但是于和肖两姓后人就有在本市居住的,其中以于姓后人最多。
更有意思的是,在于姓传人中,竟然会有我认识的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