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开隋 > 北周(公元557-580年)官制和军制详解

北周(公元557-580年)官制和军制详解

五命(从五品):

伏波将军、奉车都尉、轻车将军、奉骑都尉、四征中镇抚军将军府、正七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开府中郎掾属、郡守(户不满一千以下者)、县令(户七千以上者)、正八命州呼药

正四命(正六品)

天官;小宗师、小左宫伯、小御正、小膳部、大医、小医、小计部等下大夫

地官:小乡伯、乡大夫,每乡小遂伯、遂大夫,每遂小稍伯、稍大夫,每稍小县伯、县大夫,每县小畿伯、畿大夫,每畿小载师,小师氏、保氏、司仓、司门、司市、虞部等下大夫

春官:小守庙、小典祀、小内史、外史、典命、小史、小司乐、太学博士、太卜、太祝、司车路、夏采等下大夫

夏官:小职方、小吏部、小右武伯、小兵部、小驭、戎驭、齐驭、小司右、戎右、齐右、司射、小驾部、小武藏等下大夫

秋官:小刑部、掌朝、布宪、小蕃部、小宾部、司要、田正、司隶等下大夫

冬官:小匠师、小司木、小司土、小司金、小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司卉等下大夫

宣威将军、虎贲给事、明威将军、冗从给事、仪同府中郎掾属、柱国大将军府列曹参军、四平前后左右将军府、七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县令(户四千以上者)、八命州呼药、八命州别驾

四命(从六品)

襄威将军、给事中、厉威将军、奉朝请军主开府列曹参军、冠军辅国将军府、正六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县令(户三千以上者)、正七命州呼药、正七命州别驾、正八命州治中、七命郡丞

正三命(正七品):

天官:司会、小宗师、宗正、小右宫伯、右中侍、小御正、主寝、御伯、掌式、小膳部、内膳、外膳、小医、医正、疡医、太府、玉府、内府、外府、左府、右府、缝工、染工、小计部、掌纳、掌出、司内奄等上士

地官:民部吏、小乡伯、乡正、州长、每州小遂伯、遂正、小稍伯、稍正、小县伯、县正、小畿伯、畿正、小载师、司农、司均、司赋、司役、小师氏、保氏、司谏、司救、司媒、小司仓、小司门、小司市、小虞部等上士

春官:礼部、小守庙、小典祀、司郊、掌次、小内史、著作、小典命、司寂、小史、冯相、保章、小司乐、太学助教、小学博士、乐师、小卜、小祝、小司车路、守陵等上士

夏官:军司马、小职方、小吏部、司士、司勋、司录、小右武伯、右虎贲率、右旅贲率、右射声率、右骁骑率、右羽林率、右游击率、小兵部、武环率、武候率、司固、道驭、田驭、小司右、宾右、道右、田右、小司射、司仗、小田驾部、左厩、右厩、典牝、典牡、兽医等上士

秋官:司宪、小刑部、司刺、乡法、遂法、稍法、县法、畿法、方宪、小掌朝、掌察、小布宪、小蕃部、小掌交、司匡、小宾部、司仪、东掌客、南掌客、西掌客、北掌客、小司要、小田正、小司隶等上士

冬官:工部、小匠师、内匠、外匠、掌材、小司木、小司土、小司金、锻工、函工、小司水、典壅、小司玉、小司皮、小司色、小司织、小司卉等上士

威烈将军、左员外侍郎、讨寇将军、右员外侍郎、幢主仪同府、正八命州列曹参军、镇远、建忠、中坚、宁朔将军府的长史、司马,柱国大将军参军、县令(户五百以上者)、七命州呼药、正六命州别驾、正七命州治中、正六命郡丞

三命(从七品):

荡寇将军、武骑常侍、荡难将军、武骑侍郎、戍主开府参军、骠骑车骑将军府、八命州列曹参军、宁远、扬烈、伏波、轻车将军府长史,县令(户不满五百以下者)、正六命州呼药、正六命州治中、六命郡丞

正二命(正八品):

天官:司会、宗正、右侍、右前侍、右后侍、主寝、司服、给事、掌式、内膳、外膳、典庖、典饎、酒正、肴藏、掌醢、司鼎俎、掌冰、医正、疡医、玉府、内府、外府、左府、右府、缝工、染工、掌纳、掌出、小司内、内小臣奄、内司服奄、典妇功奄、巷伯等中士

地官:民部吏、小乡伯、乡正、州长、每州小遂伯、遂正、小稍伯、稍正、小县伯、县正、小畿伯、畿正、司封、司农、司均、司赋、司役、掌盐、每地中士、掌遗、典牧、典牛、司谏、司救、司媒、土训、诵训、神仓、黍仓、稷仓、稻仓、豆仓、麦仓、米仓、盐仓、典曲、典舂、典磑、掌节、宫门、城门、司关、均工、平准、泉府、山虞、泽虞、林衡、川衡、掌禽、掌囿、掌炭、掌刍等中士

春官:礼部、司几筵、司樽彝、掌郁、司鬯、充牺、、司鸡、司郊、司社、御史、著作、典瑞、典服、司寂、司玄、治礼、司谒、冯相、保章、小学助教、乐师、乐胥、司歌、司钟磬、司鼓、司吹、司舞、籥章、掌散乐、典夷乐、典庸器、龟占、筮占、梦占、视祲、司巫、丧祝、甸祝、诅祝、神士、典路、司车、司常、守陵、掌墓、职丧等中士

夏官:军司马、土方、山师、川师、怀方、训方、司士、司勋、司录、右虎贲率、右旅贲率、右射声率、右骁骑率、右羽林率、右游击率、倅长、司固、司火、司辰、衔枚、司仗、左厩、右厩、典牝、典牡、典驼、典羊、兽医、司袍袄、司弓矢、司甲、司、司刀盾等中士

秋官:司宪、司刺、乡法、遂法、稍法、县法、畿法、方宪、掌囚、掌察、司约、司盟、职金、掌璧、司厉、修闾、掌墐、禁杀戮、禁游、禁暴、司寤、掌交、司匡、司仪、东掌客、南掌客、西掌客、北掌客、掌讶、司环、野庐、象諝、掌财贿、司烜、伊耆氏、司调、司柞、司薙、掌犬、司迹、弋禽、捕兽、掌皮、弭妖、翦蠹、庶蠹、掌罪隶、掌夷隶、掌蛮隶、掌戎隶、掌狄隶、掌徒等中士

冬官:工部、内匠、外匠、司量、司准、司度、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铸工、锻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鱼、典彘、磬工、石工、裘工、履工、鞄工、韗工、韦工、胶工、毳工、缋工、漆工、油工、弁工、织丝、织彩、织枲、织组、竹工、籍工、罟工、纸工等中士

殄寇将军、强弩司马、殄难将军、积弩司马、四征中镇抚将军府、正七命州列曹参军、正五命郡丞

二命(从八品):

扫寇将军、武骑司马、扫难将军、武威司马、四平前左右后将军府、七命州列曹军、戍副,五命郡丞

正一命(正九品):

天官:司会旅、宗正、右骑侍、右宗侍、右庶侍、右勋侍、主玺、食医、外膳、典庖、典饎、酒正、肴藏、掌醢、司鼎俎、掌冰、主药、正医、疡医、内小臣奄、内司服奄、典妇功奄、巷伯奄等下士

地官:党正旅、每党司封、掌盐、掌、典牧、典牛、土训、诵训、神仓、稷仓、黍仓、稻仓、豆仓、麦仓、米仓、盐仓、典曲、典舂、典磑、掌节、宫门、城门、司关、均工、平准、泉府、山虞、泽虞、林衡、川衡、掌禽、掌囿、掌圃、掌炭、掌薪、掌刍等下士

春官:礼部旅、小守庙奄、司几筵、司樽彝、掌郁、司鬯、充牺、司鸡、司郊、司社、掌次、御史、校书、典瑞、典服、司玄、治礼、司谒、乐胥、司歌、司钟磬、司鼓、司吹、司舞、籥章、掌散乐、典夷乐、典庸器、龟占、筮占、梦占、视祲、司巫、丧祝、甸祝、诅祝、神士、典路、司车、司常、小夏采、掌幕、职丧等下士

夏官:军司马旅、土方、山师、川师、怀方、训方、右虎贲倅长、右旅贲倅长、右射声倅长、右骁骑倅长、右羽林倅长、右游击倅长、武环倅长、武候倅长、司火、司辰、衔枚、右厩闲长、典驼、典羊、兽医、司袍袄、司弓矢、司、司甲、司刀盾等下士

秋官:司宪旅、小刑、掌囚、掌察、司约、司盟、职金、掌璧、司厉、脩闾、掌墐、禁杀戮、禁游、司寤、小蕃司行、掌讶、司环、野庐、象諝、掌货贿、司烜、伊耆氏、司调、司柞、司薙、掌犬、司迹、弋禽、捕兽、掌皮、弭妖、翦蠹、庶蠹、掌罪隶、掌夷隶、掌蛮隶、掌戎隶、掌狄隶、掌徒等下士

冬官:工部旅、司量、司准、司皮、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铸工、锻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鱼、典彘、磬工、石工、裘工、屦工、鞄工、韗工、韦工、胶工、毳工、缋工、漆工、油工、弁工、织丝、织彩、织枲、织组、竹工、籍工、罟工、纸工等下士

旷野将军、殿中司马、横野将军、员外司马、冠军辅国将军府、正六命州列曹参军

一命(从九品)

山林都尉、武威将军、淮海都尉、武牙将军,镇远、建忠、中坚、宁朔、宁远、扬烈、伏波、轻车将军府列曹参军

至于周武帝宇文邕时,所建六官并徒属及府史杂色职掌人,二万一千七十三人。二千九百八十九人诸色官,万八千八十四人府史、学生、算生、书生、医生、倅长、虎贲、骁骑、羽林、游击、奉车、驭夫、武环、武候、卜筮、占梦、视祲、相生等人也。

其六官之外,兼用秦汉等官及州郡官吏之数,并未详。按九命之中,分为正命,若今之上下阶。

谓王朝之官为内命,谓诸侯及州县官为外命。

4、北周军制:府兵制

北周行“府兵制“,确立军职名号。以12大将军领24军府,上统於“八柱国“。

府兵制影响及於隋唐。

勋官之号有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上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

戎号有二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四十三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中军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冠军将军、辅国将军、镇远将军、建忠将军、中坚将军、宁朔将军、宁远将军、扬烈将军、伏波将军、轻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襄威将军、厉威将军、威烈将军、讨寇将军、荡寇将军、荡难将军、殄寇将军、殄难将军、扫寇将军、扫难将军、旷野将军、横野将军、虎威将军、虎牙将军。

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4.1 起源:

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

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汉族从周至两汉三国传统的上马为兵,下马为农的耕战三军制度变为纯耕种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士兵仍有军籍,但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

这一改革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4.2 府兵制的形成

府兵制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魏大统八年到恭帝三年(556年),主要把乡兵和增募豪右纳入六柱国统领系统之内,构成一个新的军事体系,即宇文泰当政时期;

第二阶段,北周明帝元年(557)到建德元年(572年),主要是乡兵经过初步整顿,二十四军确立和巩固,即宇文护专政时期;

第三阶段,建德元年到大象二年,主要是进一步扩充府兵,府兵担任侍卫及制度化,主要是北周武帝掌政时期。

4.3 性质特征

府兵具有中央禁卫军性质,番上宿卫的府兵“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下,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北周武帝建德二、三年间(573~574)改府兵军士为“侍官“,意思是侍卫皇帝,表明府兵是皇帝的亲军,不隶属国。同时,又广募汉民入伍,免其服役。

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军人及其家属居城者置军坊,居乡者为乡团,置坊主、团主以领之。这种军民异籍的制度直到隋代才改变。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年(590)下诏:“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这是个划时代的改变,标志着兵农合一的完成,但府兵本身归军府统领的组织系统不变。

4.4 法令法规

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按照距离长安的远近分别给番。

法令规定:百里外五番(即各府内兵士以五人为一组,此五人轮流上长安宿卫,以下类推,但七番、九番分组不尽,当有剩员),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九番,每番两个月。

内府卫士(三卫)除两京及其附近诸州必须番上宿卫以外,余州都纳资代役。府兵到长安宿卫,由十二卫将军分领。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最后要说明是,北周时期的将臣,因为以马背上打来的天下,往往臣属不分文武,除冬官府(工部)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大都“上马为将,下马为臣”。也就是说,很多知名的北周名将,比如独孤信、杨素等耳熟能详的高官,往往既是军事大拿,也是治理州郡朝政的能臣。

而且,一个大将军,同时会兼职军制上的职司、也兼着朝堂的职司,官位有高有低,并不同时都是同品级的,就看他的具体职责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