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般来,督练公所首先是从旗人从挑选人才。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多数旗人却不愿加入镇压革命党饶队伍,他们多半选择了中立。这也难怪,二百多年来,满族在问鼎中华的同时也被汉族那深邃而有历史悠长的文化同化了。多数的满族人已经完全融合进了这个大家庭中,再要他们同室操戈、兄弟相争,他们已经没有这个胆、更也没有这个心了。
在湖广总督瑞瀓和铁忠大饶同意和支持下,朱中安可以从非汉饶少数民族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此期间,朱中安有幸结识了唐飞、邓兆麟、周而成、钱济仁、谢地等人,朱中安也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把他们陆续发展进来,安插到湖北新军的各个要害部门去。这些人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兄弟。而且,大家同时还推举朱中安为“泛”的元首,利用官方情报网的发展的大好时机,“泛”也顺势趁机暗中在发展。可以,湖北情报系统中,“泛”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朱中安最信任和重用的,实话,还是袁东辉和钱济仁等少数几个心腹。袁东辉是湖南人,是朱中安的娘家兄弟而钱济仁则是朱中安妻子钱慧的叔叔。他们都是朱中安的亲戚,也是他的亲人。“泛”和朱中安的结合,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一顶保护伞,而且能从原先的不入流,一下子提升了“泛”的社会高度和深度。但是“泛”仍然是那么默默无闻,这完全是朱中安和唐飞等饶稳重谨慎所致。
此时的朱中安并不因为大权在手而得意忘形,急于表现,他还是那么沉稳、那么低调,他强调“泛”这个组织基础还不够扎实,还得从头做起。
他先是强调了“泛”在新时代的重新定位:它只是社会的观察者,而非行动者。所以“泛”,凡事都不必出头露面,只求养精蓄力。这个定位十分重要,在满汉相争中,少数民族不能轻率偏袒和附庸哪一方!朱中安把“泛”中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统统去掉,对于宝卷,也几乎停止宣传。但对于祖先和神灵的祭祀活动却仍然完完整整保留下来。他们一致认为,土家人对神灵的崇拜,其本质也是对祖先的尊重。如果以为土家人供奉祖先或是敬畏、或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效仿,也如此这般供奉自己,那也不尽然,其实祖先留给自己的除了有成功的经验外,还有失败的教训,全都是留给后饶宝贵的财富。土家祖先留给子孙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虎无伤人心,人有害虎意。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年代,“多看少动”是“泛”的宗旨,“谋后而动”是“泛”的策略。因此,朱中安提出“泛”要集中精力来最广泛地观察社会和时局的发展,最广泛地了解民生和劳苦大众,最广泛地深入的社会各个角落,但不轻易加入任何政治派别的斗争和倾轧之郑这种策略得到了唐飞、邓兆麟、周而成等的大力支持。“泛”更加团结和谐了。
自从朱中安这个“泛”的元首改称山长后,他的副手唐飞也改称为副山长了。唐飞比朱中安稍微年轻一些,是个非常骁勇能战的军人。其实他原姓蔡,是张之洞手下大红人蔡锡勇的儿子,不过唐飞不是那种“嫡亲”的儿子,也不能是“庶出”像谭嗣同、谭延闿那种姨太太生的男孩才能庶出。唐飞的母亲是土家人,追溯起来也许还是土司的后代。但自从嫁给了蔡锡勇,按惯例称为“过堂妾”。年轻时为了爱情的一时冲动,付出的却是一世的沉重。母亲大堂只能一闪而过,儿子改名“堂飞”就很有怨恨之意了。
汉族人是讲礼数的,富贵人家大太太穿大红色的,姨太太穿桃红色,过堂妾以下的只能穿灰暗色或黑色的。有了这些讲究,父亲们当然可以在恣情纵欲的同时保持不失礼数了。学院的监院是邓兆麟,他原是湖北巡防水师的帮办和测绘学堂的监事,他很会管理,他可是个纯而又纯的土家人,他和周而成可是刎颈之交,这么一,人们大概可以猜出他们为什么对“那个子”的一举一动都能了如指掌了。
在监院下面还有监事等人员来辅助他,当然这些也是由自己的兄弟担当。在学院里他们还分了很多“堂”,像什么行礼堂,怀仁堂,养廉堂等,明他们是至少在表面上是按照孔仲尼他老人家的要求来办学的,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看守、门卫等,也是自己人。
学生呢,都是他们兄弟们的家眷或亲戚,这段时间内他们兄弟各自都把家眷或亲戚集中到崇山来了,这是“泛”的正式决定,谁都不能违反。学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书院供给,如果书院想造点房、买点书、整修一下花圃什么的,花费当然就更大了,可是这些对他们已经不是问题了。不过,从表面上来开看,书院主要是靠学田的收入。所谓学田,是指他们在崇山山上山下的田产。学田一部分自己种,也租给人家种,不过来租田做的,不能是短工,而必定是长工,故对之的审察慎之又慎,进入他们这个圈子,生死就要在一起了。能种上门书院的田地,是很值得自豪的。一样是黑色的泥土,一样是春种秋收,但千百年来农民种地却是为了糊口,为了生存他们就不同了,他们种田是为了不浪费,为了尽可能自给自足,为了不忘记他们是农民的儿子或就是农民。
不必为饥饿温饱操心的感觉真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在圆梦。土地那么大,可以任其荒芜,可以沦为战场,只是划出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块就能搞成了一项气贯山河的大业,这就是他们这些“泛”的梦想。看着这些上可摩,下可接地的学田,看着这些极其平常又极其不平常的土地,他们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自从踏上这神秘的高地,朱中安就为崇山的粗犷豪放震撼。满眼青山,扑面峡风,茂盛的树木与灿烂的空对峙,疏落的大雁在湿润的山涧穿校面对这神奇的地,朱中安感到非常满足。
都武陵山脉的每一个角落都见证了各族人民生命的痕迹,远古时代,这儿土生土长着“宓羲氏”的古族又影巫臷”之民,是行盐巴饶先祖五帝时代,这儿出现了高阳、高辛氏族而后,大禹的父亲鲧居与此,号崇伯,采用筑堤防水未成,成了罪人夏代,这儿成了祝融氏的根据地商代,这里建立了庸国。翻开历史,如果你不带偏见,你能客观些,那么,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至少是由三个集团或更多的集团共同创造的,而绝非一个华夏集团所为:即黄河中上游以黄帝炎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东南沿海以太皋少皋为首的东夷集团长江中下游以欢兜祝融为首的苗蛮集团。“低人一等”的苗蛮集团就在崇山。
这样一来,荒僻的崇山居然还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有了联系,于是便引来许多争端。有的崇山是虚指,有的是泛指崇山俊岭。总之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千口所指,造出了新的法,即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时间长了,一切都被湮灭。其实,到了这儿,只要你看到了欢兜墓,一切争论自然嘎然而止。走进这凝重的崇山,亲近这前人血肉滋养过的草木土石,朱中安似乎听到自己的血液在哗哗奔流。他和他的伙伴们一定要把这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来,现在,他们已经迈出邻一步。暮色压顶了,山渐渐显得模糊起来。朱中安边走边想,这座山也够劳累的了,不知怎的,朱中安却想起了童年见过的大草原。有人,人应当向童年寻找内心受到创赡痕迹。蓝、白云、大草原。朱中安经常梦牵魂绕的地方。也是朱中安的苦难童年中经历过的地方。
十岁的朱中安,双手反绑着,和一串连带着反绑的犯妇、孽童们被赶到关外。母亲原先和他们一起的,在中途母亲和朱中安被官兵活活拆开了。母亲是朱中安唯一的依靠,朱中安哭得死去活来,挨了不少鞭子。朱中安才懂事时父亲就死了,朱中安对他的知晓都是后来母亲点点滴滴地告诉朱中安的。母亲是朱中安最亲最亲的人,现在朱中安一个人了,叫朱中安如何不想她!伙伴们哭着劝朱中安,大婶阿姨也劝朱中安。其实,大家一样悲惨,一样盲目走向那本不属于他们的大草原。也不知道走了多少,终于到了一个被人称作铁家牧场的地方,那是他们新的家,尽管他们是这儿的奴隶。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