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幼穗长约4,肉眼能看清颖壳时,称五期“颖壳分”。
6穗长长至10,颖花也增至谷粒长度的一半,称六期“谷半长”。
7穗长生长停止,颜色开始变绿,称七期“穗变绿”。
8稻穗分化全部完成,即将抽穗,称八期“穗将伸”。
二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是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2可变性。是由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的改变。
2、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原因
1感温性。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水稻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使品种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感光性。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最适宜的短日、高温条件下,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开始幼穗分化,进入生殖生长,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3、早、中、晚稻的光、温反应特性
1晚稻的光温反应特性。晚稻品种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弱,而感光性、感温性都强的特点。一季晚稻无论播种迟早,温度多高,都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抽穗。
2早稻的光温反应特性。早稻的发育期长短主要受温度高低的影响,具有感光性弱,感温性强的特性。
3中稻的光温反应特性。中稻品种在反应特性上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在不同的季节栽培,生育期表现比较稳定。
4、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栽培方面。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对光温的反应特性是搞好品种搭配、播期安排及制定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2引种方面。从外地引种必须考虑品种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3育种方面。一是对亲本光、温反应鉴定,为杂交育种提供较理想的亲本材料,从而育成适合生产上需要的杂交种。二是根据不同亲本的“三性”特点进行光温处理或错开播期,使杂交亲本同时开花,便于人工杂交。三是可以对杂交种采取异地加代,加速育种进程。
三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
1、秧田期田间管理
1芽期的管理。从播种到第一片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芽期的管理主要是促使芽谷迅速扎根立针,防止倒芽、烂芽。采取抢晴天播种,排水晒田等方法。
2幼苗期管理。自一叶展开至3叶期为幼苗期。秧苗生长到3叶期种子贮存的养分以全部耗尽,转为独立营养,称为断奶期。
3成苗期管理。自三叶至移栽前,称为成苗期。在稀播的情况下,分蘖开始,对养分吸收增多。管理办法:一是浅水勤灌,二是施送嫁肥。
4地膜覆盖保温育秧管理
a、密封期。即从播种至1叶期以密封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3035。
b、揭膜期。当平均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日最低温度在10以上时进行揭膜,要先灌水后揭膜。
、炼苗期。当膜内温度超过25,大气温度在15以上,就可以炼苗。揭膜炼苗期间,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一般炼苗45天。
2、大田苗期田间管理
1寸水返青,浅水分蘖。水稻移栽时,根部受到损伤,吸水力弱,抗逆性差,因此移栽后要灌深水,直播水稻田要灌浅水,分蘖阶段为了根系发达,早发分蘖,苗株健壮,浅水勤灌或适当露田。
2早施分蘖肥。早、中稻分蘖期短,如绿肥和白田早稻有效分蘖期只有79天,三熟早稻田有效分蘖期更短,仅只45天中稻也只有1015天,因此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追分蘖肥,促使叶色变浓,出现第一黑,这是争取早发多蘖,增加穗数的重要措施。
3、水稻僵苗及其防治
水稻僵苗又称发僵、坐蔸。主要发生在水稻返青分蘖阶段,一般早、中稻比晚稻严重。主要介绍中毒发僵、缺素发僵、冷害发僵和泡土发僵等类型。
1中毒发僵。由于土壤有毒物质影响,根系中毒变黑,丧失生理机能,秧苗迟迟不返青,即使返青也不分蘖,甚至死苗现象,称中毒发僵。
2缺素发僵。植株体内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稻株发僵的现象,成为缺素发僵。水稻缺素发僵类型主要有缺磷发僵、缺钾发僵和缺锌发僵等。
a、缺磷发僵:秧苗在返青期后逐步发病。病株生长迟缓,分蘖发生迟或不分蘖,株型簇立,叶色灰绿或暗绿,叶鞘长,叶片相对变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