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说:“国外开展纳米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并不是要限制纳米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更科学地发展纳米技术。”
杨越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一个研究报告中指出,一些科学家、环保主义者、伦理学家、社会学家,对纳米技术可能造成的危害已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张智说:“我认为,不能以偏概全。科学研究的过程本来就是正与谬的博弈。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纳米技术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两个人的讨论,唇枪舌剑,谁都没有绝对说服对方的理由。
项目论证,不是相互谦让的事情。院技术委员会要求争论双方,会后做进一步论证后,再提交技术委员会确定。
跟杨越的一番对话后,抱有成见的张智心里不得不承认:刚毕业不久的杨博士虽然对国内国际的技术应用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多了些,但有了理论的支撑,假以时日,会让杨越后劲十足。而自己近几年,逐渐远离科研一线,专业理论性的东西关注的也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有老本吃尽的时候。
几天之后,张智趁着到南京出差的机会,顺便去看了他的那个大学同学甄福喜,想听听老同学对纳米材料研究的看法。
自从甄福喜几年前专门到西城和张智见面,请张智帮忙解决论文少的问题,张智就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利用一切机会帮衬这个老同学。
在千方百计尽量多发论文的同时,甄福喜还报考了大连一所高校的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就这样,短短几年里,甄福喜发表了大大小小十几篇论文,而且拿到了博士学位,学术身价迅速抬升。前段时间,甄福喜告诉张智,他已经全部办好了人才引进手续,从银城师范学院调入南京的一所大学当了教授,并且已经带着老婆孩子把家搬到了南京。
甄福喜的新家在学校教工公寓。作为引进人才,学校给甄福喜分配了一套三居室的住房。
“老兄为什么选择南京。其实其他大城市都可以去的。”张智对甄福喜博士毕业选择到南京工作有些不解。
“其他大城市是好啊,但生活成本实在太高。还有,我这种非全日制的博士,咋去和那些名校毕业和国外回来的博士相比啊。去了那儿,想有个博导资格不太容易。”
甄福喜边说,边环视了一下自己的新家:“你看我在这个学校,现在什么都有了。”
看着甄福喜流露出的那种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难以抑制的满意神情,联想到前几天与杨越的那次关于项目论证的探讨,陡然之间,张智的心里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他问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是自己所热爱的,可时至今日,自己为什么没有像甄福喜那样的满足?
这个问题,他一时还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