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比起正经的现代工厂,这些东西只能说是一个土作坊。
虽然,通过生产可以卖出更多的布匹,赚到更多的钱。
但是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明白什么叫做周期性的社会危机。
如果徐奕大量制造布匹,不适应这个时代的生产力。
随着徐奕的工业布卖的越多,乡下以织布为生的小农,会少了一份收入来源。
少了收入来源,也就没钱买布。
而城里的人,也不会穿十件衣服。
所以,徐奕就算大量制造布匹,也没办法卖出去。
所以,这就形成了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徐奕的布卖不出去,老百姓口袋里没有钱买布。
这样的社会危机,被称为小农的破产。
大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以自耕农和中小地主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是非常脆弱的。
如果徐奕大量生产布匹,导致小农经济破产,那必然会发生饥荒,战争,内乱等多重危机。
所以,徐奕就算是建立了高效的生产模式,在这个大环境中,也得逐渐的缓慢推进机械化的改革。
不然小农破产之后,社会的周期性规律,会给徐奕重重的一击,摧毁徐奕所建立的一切。
不能急,只能一步步来。
徐奕现在有巨大的产能,却不能生产。
这也是和某些“牛奶卖不出去,只能把牛奶倒进河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什么时候可以大量生产呢?
这个问题,徐奕想了又想,只能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方法。
这些布匹不能出现在大明的经济体系里。
也就是说,这些布出售之后,不能在大明销售,不能流通到大明的市场里。
这样,才能不让占社会主体的小农破产,不产生剧烈的社会危机。
第二个。
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只能在一个不是小农为主体的经济圈里流通。
这样顶层设计之下,过量的商品输入,就不会导致小农的破产,也更不会干扰到小农的正常生活。
所以,建立这样的一个经济圈,就能开始良性发展。
为什么徐奕想要将整个松江府的三大家族全部消灭?
原因皆因于此,把一个地区所有的保守力量,封建势力全部消灭,才能彻底建立一个内循环的经济圈。
只有这样做,一方面不破坏大明这套庞大而脆弱的农业经济圈,让社会不在变革中崩溃,产生内乱。
另一方面,还能得到一个稳定的环境,使得经济模式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因而,徐奕建立的经济圈,至少要完全占领一个府的地盘,才能实现经济的循环。
再之后,除了松江府以外的地方,依然是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不参与徐奕的建立的经济圈循环。
徐奕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个个的根除各地方保守的封建势力。
连清理松江府三大家族,徐奕做的都很麻烦。
就算在徐奕不择手段的加速之下,松江府的全面整合。
估计也得等到翊国公郭勋被首辅夏言整死,正式告别历史舞台之后,徐奕才能拿下郭家。
全面掌控松江府,徐奕清理松江府保守势力完成,就得用整整三年的时间。
想要全部清除整个大明的保守的地主们,估计只有战争这一条路了。
但是在FIB的入侵危机之下,进行大明内部的战争,则是根本就不用考虑的选项。
外敌加上内战,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只有白痴才会这么干。
徐奕现在寻找到的最好的一条路,就是在不破坏大明经济结构的情况下,尽量改良社会。
这样的模式,也是最快速和稳妥的一条道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