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识见唐志不以为然,遂解释道:“虽然说山东世家都是冢中枯骨,可是他们确实有自傲的地方,所谓百年皇族,千年世家。一个个家族起来,又迅速倒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有他们屹立不倒,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次想和咱家联姻,也算纡尊降贵了,你可不要等闲视之。”
唐志撇撇嘴,心道我在这里准备搞土地改革,专门对这些世家开刀,跟他们扯这么近可不好。
“他们要的陪门财可不少吧?”
“他们想要你手里的兴业公司的股份,要一半。”
“真开得了口!”
因为社会动荡,南北各地庶族寒门中都出现了一批富甲一方之人,经济实力的巨变、士族自身门第的衰落及士族中的小部分世家受趋利心理的诱导,开始尝试与庶族通婚,通过“卖女”这一经济行为,大索婚财。这种做法,一是为财,二是利用钱财弥补“门第”和“身份”的损失,通过高额婚财求做到安慰和平衡。所谓“女家门望未高,而议婚之家非耦,令其纳财以陪门望。”
北齐渤海高门封述,为其次子娶范阳卢氏,卢氏大索彩礼,甚至到“送骡及嫌脚跛,评田则云咸薄,铜器又嫌古废。”的地步。南朝富阳富家满漳之下钱五万以为聘礼,娶东海士族王源之女。在当时,还因此受到官员非议与弹劾,“闻之前典,岂有六卿之胄,纳女于管库之人?”
“不过这是一开始报的价格,”唐善识笑道,“后来你那个学校传出来之后,他们又改口了,只需要正常的六礼就行。”
“他们家里还是有明白人。”唐志也笑了,“他之蜜糖、吾之砒霜。不要一半股份,那就是准备要更多,他们那一大家子,我可没有兴趣伺候,还不如找一个小家碧玉,单纯,清净。就回话说我现在还小,暂时不考虑婚姻之事。”
“这样回话等于变相拒绝,你可要考虑清楚。婚姻还是门当户对好,你以为寒门、庶族就清净?他们的吃相更难看,乌烟瘴气的事可能更多。”
“有什么好考虑的,就这样回吧。阿爷,我这要办造纸厂、印刷厂,到时候送一成股份给你。”
“我不需要,还是给你阿姊吧。”
“阿姊也有,你以后给我生几个阿弟阿妹,这些都是给他们准备的。”
“臭小子,敢拿你阿爷开涮。”
唐志对于中国古代的那些所谓贵族、世家很不感冒,认为他们就是一群附着在社会机体中的蛀虫。商鞅变法设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所谓的贵族阶层逐渐消失,后来汉朝的九品中正制又变相把老一套又捡回来了。
琅琊王氏家族的王衍,可以说是清谈误国第一人。桓温北伐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唐志的蒙古高原攻略开始在武勋老帅中传播,最后传到国子监,引起监生们的热议。这兴业学校算什么,竟敢妄议朝廷大政!一群二流武勋子弟,这也是你们操心的事么?
既然不服气,当然要写出一篇更加华丽的策论应对,这些天之骄子开始捣鼓平定北方的战略,于是贞观年间的一段公案又被提起。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平定突厥,突厥表示归附。唐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对其如何处置的问题。多数朝臣建议“分其种落”,迁徙河南今河套,散居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
温彦博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仿照“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一带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得为扞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
但温彦博的主张遭到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他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难以管理,安置内地,等于“心腹之疾,养兽自遗患也”,主张将这部分人仍然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土”。温彦博坚持己见,主张以德怀之,他说“教其礼法,选其酋首,遣居怀德,何患之有?”
唐太宗最后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将10万户突厥族迁入中原,其中三万家定居在长安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宁夏灵武县一带地方置顺、佑、长、比四州都督府安置内附突厥人民,任命突厥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帅原来部众又挑选突厥族部分贵族担任京官武职,其中五品以上的将军、中郎将约有百余人。
唐志的高原战略强调要把内蒙古特别是河套和大兴安岭牧区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而且要实行汉化,将游牧民族全部汉化,对于中央区域和右翼的游牧民族实行经济控制。所以和“化而为汉”的观点差不多,只是方法有点特殊。
国子监的监生们议论是“分其种落,化而为汉。”还是“全其部落,得为扞蔽。”监生们于是分为两派,各抒己见,互相争论。
唐志提出的经济控制又引出“利”与“义”的争论,有人拿出儒家“君子不器”来反驳唐志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调,国富论成为焦点。于是监生又分成两派争论。
最后又闹到令狐德棻祭酒那里,令狐祭酒心里也是着急,他看到了国富论大力提倡重商主义的结果,就是自己赖以立身的儒家学说会靠边站,也就意味着自己连带着这些学生将会边缘化,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