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安抚宗室的情绪,李治拿出10份的股份交给宗正寺。宗正寺专门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相当于我大清的宗人府。
剩下60股份竞争相当激烈,很多大臣还有世家都想争取一份,提出要求的人越来越多,康有义有点招架不住,跑到唐志这里来诉苦。除了原定的那些人,现在想加入兴业公司的有几百号人,大家的来头都不小,特别是五姓七望这些家族都来说情,他真有点挡不住了。
在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叫“五姓七望”,顾名思义这是由五个姓氏、七个望族组建的士族集团。这一集团在东汉中期萌芽,在魏晋时期达到了巅峰,之后隋唐时期经过短暂的没落之后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唐初时期五姓七望还没有进入到政治中枢,但是安史之乱后五姓七望重回巅峰,不仅回到了政治中枢,家族子弟更是遍布朝野。
中国古代的门阀士族应该是从汉末开始的。汉朝末年,袁绍,代表了门阀士族的利益和希望,出现了河内司马氏、颍川陈氏、颍川荀氏等一批门阀,而曹操只能代表寒门,在袁绍之类的士族看来,曹操不过是暴发户、土包子。
为了获得士族支持,魏国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最终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东晋时期随着衣冠南渡,“王与马,共天下。”形成了琅琊王氏、陈留谢氏等一批士族,世家大族完全把持了朝政,所谓皇族也不过就是大一些的世家而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指的琅琊王氏,以及陈留谢氏。
东晋有专门的谱牒司令史负责谱牒的撰修工作,据以确定谁是士族,谁是庶族.才能据以选官、论人和通婚。这些措施主要是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防止寒族冒充士族,这样就造成了一批特权阶层,这个时候皇权被大大的削弱。出现了“流水的皇族,铁打的世家。”现象。
因为汉本位思想作祟,咱们的史书上用了大篇幅记载南朝的东晋世家,对于留在北方的世族漠不关心。这时北方士族有些被灭族了,有些结坞自保,苟延残息。他们对于北方蛮族的态度开始是蔑视,孤芳自赏,到最后不得不低头。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给了让他们换发出生机,他们的子弟大都入朝为官,名声显赫,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范阳卢氏(今保定)、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姻,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这里的山东是指华山、崤山以东广大范围内,是相对于关中(西北)、塞外和南方的文化地理概念,而士族则是指在这个地域之内的唐代士族,主要包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与琅琊颜氏、兰陵萧氏、河东裴氏,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化士族。
代北,即今天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以北地区。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以大同为首都。代北士族最初崛起于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北魏政权瓦解后,出现了东西魏对峙的局面,高欢、宇文泰分掌东西魏朝政大权,这标志着代北庶族势力的正式崛起。关中士族和代北士族的渊源很深。
江左就是江东,指长江以南的那些士族,后来北方统一南方,他们就没落了。
李唐起自关中,唐政权中关陇士族最强,左右着唐初的政局。李唐皇室出身关陇贵族,关陇贵族虽然也是世家大族,但由于李唐皇室混有鲜卑人的血统,因此身为汉族代表的山东世族自然从骨子里看不起关陇贵族。
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已经没落;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农民战争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时,仍有一定势力。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徵、李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留着他们超然的社会地位。
士族势力的强大,当然对皇权不利,唐太宗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自己所属的关陇士族之上。为此,他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贞观十二年(638年),《氏族志》修成,仍列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很是不满,他指出: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他命高士廉等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基本贯彻了唐太宗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氏族志》在官方层面上首次将家族地位的评判标准从血缘家世改为现有官爵等级,士族门阀维持地位的最后凭借“谱牒”彻底没用了。关陇士族也是依靠官爵,而不是血缘家世才得以幸存的。
高士廉等人无视“今日冠冕”,盛推“冢中枯骨”以为高,显然也不是凭空构想的结果。历经数个世纪的积累,士族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哪个朝代没有皇帝,没有王公大臣?有什么了不起,朝代更替,那些家族沦落到什么地步?现在保留下来的唯有我们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在政治上被刻意打压,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屈服,而且在文化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出身于太原王氏、卢照邻出身于范阳卢氏。文章四友中的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崔融出身于清河崔氏。但凡看到唐朝诗人姓李、王、崔、卢、郑,十有八九是五姓七望家族的人。明人胡应麟道:“以唐诗人总之,(五姓七望)占籍几十之一,可谓盛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