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风云
瑾成帝的办事效率显然很高,降爵的圣旨第二天一早便传到了李振风手上。
至此,宜宁候府便正式降为宜宁伯府。而与此相应的,李振风与赵氏的称呼也由下人口中的侯爷与侯夫人、变成了伯爷与伯夫人。
对于这种身份上的转变,李振风的接受能力和应对措施明显不如大赵氏。
毕竟,相较于伤心地缩在小妾吴仙儿的床上、萎靡了好些天的李振风;赵月娥则淡定自若、应对自如,即使是赵氏的慈安院里碎了数套茶具,传出去也是下人当值的不尽心所致。
伴着宜宁候府这份降爵圣旨的下达,另一份针对朝中卖官买官的圣旨也同时出台。
基于卖官买官案涉及的人员太广、案情太深,瑾成帝责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负责外,又拨调魏南从旁协助、监察。
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较于一个候府降爵的旨意,这则圣旨的内容、及其背后意义显然更具威慑力和杀伤力。
三司会审?魏南从旁协助监察?
众人仿佛嗅到了某种不寻常的气息。
要知道,自瑾成帝登基以来,或许是知道自己的皇位根基不稳、又或许是为了笼络人心,瑾成帝的处事方式一直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哪怕仅有的几次雷霆,也是在与几位丞相、尚书们商议、坚持、迂回商讨后,再一一敲定颁布的。
基于绝大多数圣旨都是在君臣商讨之后敲定,那么这份圣旨的发布显然有些触不及防。
要知道,不少涉案官员根本就是在措手不及之下、被刑部的人一一带走的。
慑于这份圣旨隐射的官员和势力,朝中不少人一时人人自危、胆战心惊。
毕竟,这般从上至下、大刀阔斧地清查官员,自本朝立国以来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贿赂章也。
整顿吏治、肃清官场!
陛下这是终于要出手了吗?有人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
京城卖官买官案的进行,李元宁是拍手叫好。
早就该这样了。一群吃着人饭、不干人事的东西。为了自己的私欲,硬是将选官任官的过程变成了自己敛财受贿的手段。
甚至,只要对方出的起让自己满意的银子,他们根本就不考虑对方的学识和人品,也就更不会考虑这些人如果上任后、会如何地鱼肉百姓。
像李元宁所知道的,冯文时就曾花过两万两银子参与其中。只是相比于其他买官的人员,这位是自己没有银子、逼着妻子卖嫁妆、去凑合。
这样的家伙,无德、无才、无能、无耻,指望他们这样的人为国为民,李元宁觉得还不如期待公鸡能下蛋来的靠谱。
好在老天有眼,让这家伙偷鸡不成、蚀把米。
据柳青打探的最新消息,冯文时是买官卖官案中遭清理的第一批人。
基于连带责任制,纵使冯正权有军功相抵,冯家最后还是落了个集体三千里流放的结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