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有感而发。昨她从临江阁回去柴府后,李氏中途回来了一趟放盐,怕拿着那么多盐到处走万一丢了不稳妥。
燕纾就问:“买到多少盐?”她只知道“有司查验各家户口,按月日计口配售”,却不清楚到底最大限额是多少。
李氏答:“全府九口饶盐证,一共批给十二斤半的盐,算是过年前到正月十五前的足额定例。”燕总管事没有户贴在府上,加上燕纾主子的,就只有九份。就这些盐,让李氏给宝贝得啊,一路抱在怀里没放手,直到都骰到盐罐子里才算完。
定例相当于每户每人每月最多男丁一斤半盐,妇人一斤盐,再多要也不卖给你。一般穷人家也就花一百文左右,全家买个二两吃。柴府上个月也只是按需购买,没这么足额买过盐。
所以,这十二斤半盐,对于李氏,简直就是贵重无比的至宝。
相比之下,四百斤盐,不用来腌咸材话,不只够燕纾他们吃三个月的,而是够吃两年多了。只要密闭阴凉处保存别受潮,盐又不坏,怎么看,都是最踏实的保障物资。
燕纾也是经过这一对比,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贪心、有多黑心。轻轻松松一张嘴,竟然竟,去逼着何叶田冒这么大的风险,而且还是如假包换品质上衬官盐。
“嗯,何姨放心哦,我一定保管好这些盐,不会给你惹出麻烦来的。”燕纾暗暗地保证。这个,她真能到做到。只需要都存在空间里,用多少拿出来多少便是了。
她既不倒买倒卖,也不用来为非作歹。大真朝也不会因为她为自己家人多囤了几百斤盐而影响对其他居民的供应。大真朝的下不缺盐,而是朝廷太缺钱。
昨,燕府里还发生了一件事。
老管家接到门外来送货的通报时,燕纾还在外面没回府。,
“你们是哪家铺子?辛苦这趟怎么?”
“我等是成家铺子的,来送贵府上三姐订购的菜油。一共五十斤油,劳您把账都结了收货吧。”
不大会儿来了一家又一家,
“新记老号来送水磨米粉的,哪位是老管家给收一下啊。”
“我是西城春来顺正店的,你们府上要的腊肉腊肠都齐了,来卸货。”
“等一下我啊,这儿还有一整套糕饼豆面呢。”
“嗬,到底是燕府上年货办得齐整,还有我们这一车劈柴……”
老管家一看,这是什么情况?凑在一起都能开间杂货铺子了。
一头雾水的老管家问清楚都是三姐让送来的,且这好几家都众口一词也假不了,便先把货收了,钱付了。燕府也是做生意的,最重声誉。这也是燕纾可以不付定金,空手白套就能办货的依仗。在古代,这种交易很少立契约,基本靠口碑信誉,一般也不会出问题,比鹅憨憨拿到的白纸黑字逼真假章的辣酱合同还靠谱儿呢。
问题是这么多东西,难道也按三姐的都拉进慕诗轩院里吗?老管家担心的并不是别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