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思考,方然就推测出衰老可能被战胜,但这毕竟只是一家之言,还很不成熟。
倘若“人类长寿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团队也这么认为,那么他误入歧途、白费功夫的可能性就会更低一点。
所以必须得侵入,否则,即便打着“人类长寿”的名号,谁知道追逐利润的公司,会不会只是拿这么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来骗钱。
不知不觉,对公司创始人的窥视,已经持续了几天。
在这期间,每天晚上游完泳,借休息恢复体力的一点空闲,方然都会打开软件浏览一下自动抓取的片段内容。
这种操作,针对性是比较差,因为谨慎而没有直接侵入疑似克雷格文特尔的计算机,扫描器自动捕获的内容里,90以上都是没有价值的碎片,还有一些加密数据,是与银行等机构的日常往来,也没有用。
但还有一些,的确是方然关注的讯息,按照关键词,从“国际商用”服务器的缓存垃圾堆里检索,方然得到了一些收获。
这些收获,以他目前的知识水平,读起来十分吃力。
克雷格文特尔,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而逗留,在这期间,一点也没有拖延公司的工作,这些文档里缺乏项目的具体细节,显然他不需要过问这些,而“人类长寿”总部发来的报告里,归纳性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一言蔽之,“人类长寿有限公司”的研发,对象十分明确:
端粒。
“端粒”,一个生命科学的专有词汇,方然并不陌生。
现今所有生命的共同特征,,双螺旋的长链,并不是像一团乱麻样的塞进细胞里,而是像螺纹那样卷曲,盘绕,形成“”型或“”型的短粗结构,这种结构叫做染色体,而端粒,就是染色体末端相互连接的那部分。
既然是的一部分,端粒的组成,也是核酸碱基对的长链。
和中的基因片段不同,端粒虽然也由碱基对组成,却没有直接的作用,而更像一条长链末端的“手柄”,用来连接,固定染色体,让细胞内的染色体们相安无事的驻留在细胞核内,大概三、四十年前,这就是生物学界的主流看法。
但到了方然求学的年代,对端粒的认识,已经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西历1437年,原先被认为是“手柄”,没有其他功能的染色体端粒,被发现具有一个奇怪而神秘的特质,在复制时,比较两条新的链和原先的长链,会发现新链的末端、就是端粒,长度会比原先的短一截。
不仅如此,端粒在复制前后缩短的现象,每一次分裂都会有,仿佛被“磨损”,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端粒的长度也越来越短。
一旦发现这样的事实,端粒的行为,就迅速被和“衰老”联系起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