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太傅所说甚是,哎,想我办理刑狱之事没有几年,所知甚少,怕是辱没了先祖,实在惭愧。”
“今日得太傅指点,实在是生平大兴,今后关于刑狱之事,少不得还要想太傅请教,还望太傅成全。”
“子徒大人,客气了,我其实也是一个门外汉,今日恰逢岂会而已,不知道先祖是何人?”
“太傅,先祖公孙乔,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
“什么?你是说你是子产的后辈?”
要说子产那可是大名鼎鼎,即便是孔子也不得不对子产佩服有加,其实这里边有关于子产也是在历史很有典故的一个人。
后世很多人以为中国法家的起源是李狸,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等人,实际,中国法家的先驱者并非这些人。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故称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是一个明察秋毫,见微知着的断狱能手。
他精明强干、善于观察,任何细微之事他都能观察得到,因此在判断事物是非曲直方面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当世郑穆公的后代,称穆族,其中存续并成为世卿的称七穆。子产就是穆族其中的一个后代即为国氏。
但当时郑穆公去世之后,各穆族间谁也不服谁,相互争斗,先后发生了西宫之难、纯门之师、伯有之乱、子晳之乱。
可以说把郑国也折腾的差不多了,比如说当时的西宫之难。根据记载,七穆之一的子驷即公子騑为了当国,连续杀了子狐、子熙、子侯、子丁几位威胁到他的兄弟。
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子国即公子发为司马,子耳即公孙辄为司空,子孔即公子嘉为司徒。
郑国也和当世的诸国一样,有很多氏族大家,其中尉氏、司氏、侯氏、堵氏、子师氏五族关系密切。并且是大氏族。
当初,监国的子驷采集尉氏的族长尉止势大,便和尉止起了争执,在将要面对其他诸侯国来犯时减少了尉止的战车。
尉止抓了俘虏,子驷又和他争功。子驷打压尉止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你手下兵卒太多,战车太多,不合礼制。
在庆功的时候不让尉止献俘请功。同时以疏通田里的水渠的名义没收了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田产。
最后,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尉氏五族聚集了一群子驷杀了的几位公子的族党,门客发动叛乱。
五族的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众攻入西宫的朝堂,杀了子驷、子国、子耳,劫持郑简公到了北宫。
只有子孔事先得到门客的报信,所以没有朝没有死。
子驷的儿子,子西听到了有叛乱的消息,匆匆带人赶来,但是为时已晚,他老子已经给杀了,这家伙倒也是硬气。
草草收敛了他老爹的尸骨就去追赶斩杀叛乱的人。此时叛乱的五族进入北宫,宫门已经被关闭,无奈之下子西就回去,召集甲兵。
但此时的家臣私兵也听到了风声多数已经逃走,器物也已经大多丢失。大势已去了,于是就去找和自己父亲一起被杀的子国的儿子子产,商量这事怎么办。
此时子产听说有叛乱,也知道自己的老爹子国和子驷一起被五族的人给杀了。但他并未第一时间想报仇。
而是严守宫禁,调配所有的官员,关闭府库,进行了严密的防守和布置,同时安抚城邑内百姓,同时控制了军营,以及所有军械战车。
安排好一切之后,子产先收他父亲尸骨然后在北宫攻打叛乱分子,子西,子蟜看到了,子产的才能。
带着自己封地的百姓和私兵也来帮忙,杀了尉止、子师仆,五族的叛乱被镇压,所有参与叛乱的人全部被杀死。
五族中只有少数人逃走,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随后,子产设计用一百六十匹马和师茷、师慧两位乐师作为财礼送给宋国,又以子晳为人质,向宋国求取尉氏、司氏的叛乱之人。
宋国司城乐喜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交给了郑国,但并未全部送回所有人,而是留下他认为有才能的司臣。
并将他托付给季武子,季武子把司臣安置在卞地。最后被送回郑国堵女父、尉翩、司齐三人剁成了肉酱。
但子产从整体说,并未滥杀,除去首恶之外,并未诛连西宫之难中叛乱的五族之内的人。焚载书、复丰卷、诛子皙等系列措施,依礼而行,很快就平复了郑国个大族之间的仇怨。
这充分展示了其才能,并且很快获得了郑国国内各大氏族的一致拥戴,被任为卿之首。
最关键的,法家的起源就是子产铸刑书,所谓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就是来源于此。同时,子产还说过一句话,值得被万事称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子产当政之时,郑国的民间流传了一首歌谣,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这大概意思就是子产当政初期,民间的歌谣是: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
但是子产当政一段时间之后,民谣有唱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这里就可以看出,从当卿之后,郑国百姓的巨大变化,从初期的不了解,到后来的全力拥戴,已经说明所有问题了。
后来诸国一直有人传颂,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作为和孔子同一个时代的人,相对而言的可能知道子产的人不多,但是在这个时期,以子产,赵盾、赵鞅、叔向、士会、邓析等人为代表的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的法家萌芽。
必然邓析,他是郑国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名辨之学创始人。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於竹简。
赵鞅曾在晋国铸了铁鼎,即将赵盾所作的法典铸在铁鼎。与子产铸刑鼎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一样
都是法家先驱者制定法律和将法令条文公诸于世的一种重大举措,这是对礼不下庶人,刑不大夫的礼治的否定。
也是历史首次释法于民,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过治国制刑,不隐于亲,同罪异罚,非刑也等主张法律平等、公正的执法原则。所有这些都成为后世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战国之天下纵横。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