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公仪川和赵元亮都对程麟的主意深表佩服,陈麟不由的也有点洋洋得意,他叫大家把平时准备的防御武器都搬出来分派好,估计砲战再持续几天,敌军就会总攻击。
有人说攻城战是一场双向煎熬: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但是对田季安来讲并非如此,城里的程麟似乎并不怎么急着出来,而城外面的田大人却已经等不急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性子比程麟急,而是因为他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供应是个问题。
古代作战,经常一出动就是几十万百万大军,除了夸大兵力吓唬敌人以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粮草转运困难,大量的人员都是运输和辅助人员。
十几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嚼的是个很大的消耗,而随身携带的粮草有限,一旦战事拖延,就得从基地运来。
运输和辅助作战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田季安的十五万大军里面,战兵不到十万,精锐的部队不过六七万,还分属四个节度使。
古代陆地运输主要靠大车,大车装载数量不仅少,运输的人也要吃饭。
这样一来,粮草的压力像山一样的压在田季安的头。
原本认为滑州只有几千兵力,可以一鼓而下,谁知道却是个铁秤砣,打也打不动,赶也赶不走。
预定设想的打下滑州,抢掠粮草的设想也落了空。
而且,战事要是再胶着下去,己方兵士的士气必然下降,朝廷腾出手来,可能会调来援兵,那时就更困难了。
种种因素都促使田季安不能再继续这样按部就班的砲战下去了,而且由于观测不到城里,也不知道砲战的效果到底如何。
田季安设立的用于观测用的巢车大约有七到八米高,勉强能看到城墙正面,观测的效果很差,主要作用是用旗号调动兵力,指挥作战。
自从战事一起,柳宗元他们的报馆就开始忙了,他们每天白天参加战斗,晚回来写稿子,报道战斗中发生的事迹,弘扬英雄主义,赞颂战斗中的英雄人物,再加程麟编的挖苦嘲笑叛军的段子,每天都能出一期。
自然,这样印刷是来不及了,只能够动员一些教书先生夫子和文案们,连夜动笔抄写出来,第二天一早,就发到全城军民手中。
这些报纸的鼓舞作用很大,不战斗的时候,识字多的人就会掏出来一张,显摆的念给周围的人听。
而战斗中的各队兵马,也暗中较劲,想表现的牛一些,出个英雄给其他队看看。
尤其是操作投石车和砲的兵力,传统总是认为步骑兵才是主力,他们经常被视为辎重部队,所以会被人看不起,也很难有什么英雄事迹。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