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账本是流水账,赵和也就没了看的必要,他直接找到万历四十二年的会计审计报告,明代俗称账票,开始翻看起来。
账票上记载的很清楚,这一年的收支情况。赵和不看支出情况,直接翻到收入情况开始细看。
万历四十二年全县夏税收入七万三千八百二十四两五钱六分银两,秋粮三十万八千七百五十六石八斗,现在基本上一两银子一石粮食,这么说整个常熟县一年也就能收上来不到四十万两白银。
赵和翻到夏税的那页,上面明确的记载了夏税中的所有款项,除了土地税与人头税外,还有其他门摊税、商税等等,七七八共十多种。
赵和看了看各税种的税额,其中土地税与人头税最多,占了夏税的大头,商税、榷税也不少,一年足有上千两,可是门摊税就有些少的可怜了,只有五十多两。
门摊税相当于后世的营业税,只要县城内的商户开门做生意,每月都要交钱。这种营业税在后世向来是地方政府征税的大头,怎么到了明代就这么低呢?
如果常熟县内百业凋敝倒也说得过去,可是县内商户足有上百家,一年才收了五十多两,那岂不是每家商户每年只收了五钱银子?
赵和用手指点击这个门摊税,心中有了主意。赵和要想改革夏税,必须要找一个税种先行做出样子,要不县令杨涟绝对不会让他擅自改动税制。而这个门摊税全年只有五十多两,不疼不痒的正好可以拿来练手,想到这赵和决定就拿这个门摊税开刀。
至于如何改革赵和早已经想好了办法,这就是在清朝出现的自封投柜制度。
自封投柜制度是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清朝前期的一项税费改革制度,由于催赋与征收之权在胥吏,所以经常出现额外需索数倍于正额的现象,所以在明朝中期,河南等地有的府县实行自封投柜制度,以杜绝胥吏中饱之弊。
这种制度非常简单,就是在县衙等地设立公开的钱柜,令纳税者将应缴钱粮注明姓名及田赋银数,自己封好投入柜内,并收取收据。从收费到入库,那些胥吏并没有机会触碰银钱,所以极大的缓解了民间矛盾,同时因为没有胥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朝廷税收也得到了增加。
当然想要杜绝贪污是不现实的,不过自封投柜制度算是古代比较完善的征税制度。赵和在明清赋税史中学过这一项,在去年收取榷税的时候,发现常熟还是胥吏经手银钱,所以才准备在常熟县推开这项新政。
不过和所有事情一样,要想办好这件事就要一个自己人来领办。现在赵和初来乍到,户房的人虽然听话,但赵和可不敢放心使用。自封投柜这件事是赵和第一次独立办差,自己将来能不能打开局面全看这次,所以这次一定要找一个稳妥之人才行。
赵和不准备使用户房的人手来收取榷税,他决定使用去年自己收取榷税的快班手下,同时赵和准备让赵富贵接替自己当这个役头,来负责具体收税事宜。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