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市距离吴官村十里,南直隶与其他省份不同,这里人口稠密,所有可利用的荒地都被开垦出来,用于种植庄稼和经济作物。
官道两边都是水田,现在正值六月中旬,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水稻灌浆的好时机。那些农民顶着大太阳在烈日下工作,看着十分辛苦。
赵和见惯了后世那种水田,但明代种植水稻与后世大不一样。后世每株水稻间距极近,但明代的水稻种植怎么间距这么远?
“小虎,这水稻为什么间距这么远?足有一尺,种的密些不能提高产量吗?”
赵小虎听赵和问这种傻逼问题,苦笑着回答道:“二哥,水稻种的那么密,就会肥力不足,到头来稻苗低矮,根本不会结穗!”
听赵小虎这么说赵和才想起来,这时候可没有化肥农药,水稻种植的密集就会引发很多疾病,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基本这一年就算白干了。
赵和算是明白了一些,又问道:“现在一亩水稻能产多少粮食?”
赵和这么问,不要说赵小虎等人,就是新入伙的杨彪也直翻白眼。赵和的老子是粮长,作为粮长的儿子竟然不知道水稻亩产量,说出去实在丢人。
“二哥,咱们县里因为人口多,水田肥力很足,每亩夏秋两季能产三石六斗粮食,这已经是上田的产量了。如果是那些山坡下田,只能达到一石左右。听说在江北一些穷地方,还有七八斗的产量,不过那地方我没去,只是听说而已!”
赵和知道明代一石相当于后世五十七公斤左右,这么说一亩上好水田竟然只能产出粮食二百多公斤,那些下田只有三四十公斤,这种产量比后世五六百公斤的水稻产量可差远了。
赵和不知道后世水稻产量可比他想得要高得多,在长江中下游产粮区,每亩水稻一年能产出一千公斤到两千公斤的粮食。就是在东北种植的一季稻,每年也有七八百公斤的产量。当然这种高产是建立在杂交种子与高效的化肥、农药等基础上,在明代根本不可能复制。
赵和不懂农业,对如何提高粮食亩产量也不能指手画脚,但赵和毕竟来自信息大爆炸的后世,就算没种过地,但一些基本的知识还是懂的。
赵和在后世被各种穿越轰炸,最起码知道两种穿越神器,那就是土豆和玉米。在中这两种作物亩产高达上万斤,真是土豆一出流民归心,玉米一烤后金就跑。
可是赵和将这两种神器的样貌说了出来,赵小虎几人都纷纷表示没见过。
赵和这可傻了眼,不是说明代后期土豆与玉米进入中国的吗?怎么现在没有了呢?这不科学啊?
赵和详细的将两种作物的形状形容一遍,然后不死心的问道:“你们真没见过?”
赵小虎等人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二哥,这种亩产万斤的粮食如果有,小弟等人肯定知道,但小弟等是真没听说过,大概江北那边有人种植吧!”
赵和知道赵小虎不会骗自己,但这两种神器是赵和将来成事的关键。明末危机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危机,如果都能吃饱饭,就不会有人跟着李自成造反,那样国家才能集中全力对付关外的后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