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可也正因为曹操实际上是袁绍的附庸角色,让一个发张邈害怕曹操“终为绍击己”,再加上曹操杀掉了骂自己的士人边让等人,直接导致了兖州几乎全境叛变。兖州人引吕布入局,一度打的曹操无立锥之地。
再看看陈琳的檄文里是怎么描述这段的时间的:躬破於徐方,地夺於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於兖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意思是,没有袁绍出手帮助,曹操早就完蛋了。当然这是陈琳为袁绍写的檄文,肯定会骂曹操夸袁绍,再看看中立的后汉书记载:“操围吕布於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互相印证,很可能当时真的情况就是袁绍当了曹操的后台,给了曹操雪中送炭。
即便在官渡战前,曹操阵营中的袁绍成分仍然相当可观。像荀彧、郭嘉等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都有袁绍背景。他们虽然后来都是看袁绍难成大事,才选择曹操,可鉴于双方关系,恐怕也就是袁绍集团的内部流动,因此也能顺利无阻。
官渡战后,曹操搜出了无数与袁绍通话的书信,曹操自己都不敢看到底有谁写的信,要当众焚毁。
至于袁绍、曹操分道扬镳,其就在于曹操迎奉献帝,这点显然是与袁绍唱反调,袁绍当时大怒,这是“挟子以令我吗?!”
其后曹操又自任大将军,给袁绍封了个太尉,位在大将军之下,欲与袁绍分庭抗礼。随着曹操挟子以令诸侯,势力愈加扩大,与袁绍渐行渐远,还经常以朝廷名义斥责袁绍,最终导致了双方关系彻底破裂,最终在官渡决一雌雄。
实际上,哪怕是官渡之战,没有许攸叛逃,张合等人临阵叛变,官渡之战袁胜曹败,恐怕在袁绍版本的史书,曹操的角色也就是一个叛将,背叛主公的逆贼。
只不过实际上是曹操赢了,所以才曹魏为正统的史书里为尊者讳,隐瞒了曹操早期的经历,受袁绍帮助的情况。
总而言之,袁绍与曹操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同事,矛盾出现,再到敌对,几个阶段。随着两人各自势力的增强,特别是弱的一方增强实力,肯定会产生冲突和冲击,这种冲突会在一定情况下,会以斗争的形式,来寻求解决出路,最终导致了双方从合作走向关系破裂。
而这个时候嬴稷与赵丹的关系也是为了一定的拉拢,现在的秦国需要的是赵国的帮助,同样的道理赵国毛遂也是有着搞不懂毛遂的计划是什么?但是他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敌人不处理好将会是死敌,这些事情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但是结局就是未来的开始,一场真正对于二者之间算计才真正拉开了帷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