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那么广大,人口那么众多,现在靠一名将领一支精锐支撑作战,又能发挥出多大作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
大明的文武制度他很是了解,想做事的人很多,但是挑刺的人更多。不光如此,大明的那一套制衡的官僚体系,平时不显,但在如今兵荒马乱的时期,却是成为了一些忠孝报国、敢于勇于任事的官员的最大阻力和强大的掣肘。
尤其是大明的武将,得不到朝廷的信任,文官指挥、宦官监督,几乎就是一把刀子而已。且兵权分散,互不隶属,互相掣肘,一个总兵自己手中平常时期,所带的本部兵马只有数千人,这些兵马能有多大能力?
不过从现在看来,周大虎所带的兵马超过了万人,但对方不可能担任总督等这样的文官官职。
那么现在对方当的官职,究竟是何职务?
这需要派出一些探子去专门打听。
大明只靠一个将领一支军队打仗,只有一个周大虎,大清何惧?
想想这些,皇太极的眉头终于舒展一些。
只是大清这次出兵证明,损失这么大,一旦公开之后,估计百姓们又是家家户户戴孝,哭声一片了。
想到这些他就头疼。
这一讯息一公布,依附的外藩蒙古,也有可能心生异心,甚至蠢蠢欲动。
尤其是喀喇沁和土默特四旗,被明军端了老巢,这将大大打击外藩蒙古对大清的忠心。他心里清楚蒙古各部是因为无奈才依附了大清,而其中的主要的因素,还是怕大清的武力锋锐杀伐。
一场吃亏小败,会引起很多麻烦事。
不错,皇太极定义这次征明乃是最后一步小败。
他考虑了一下。
依附的外藩蒙古各部实行牛录制,编旗扎萨克的工作等必须立即进行了。
还有大清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人心军心。
接下来的年底出征朝鲜,需要加紧准备,到时候,以雷霆之势横扫朝鲜。拔出这个大清身后的隐患。
同时要放软身段,继续要求和大明和谈,占据道德高地,收拢人心。
崇德元年十月十六日。
皇太极遣员往外藩蒙古诸贝勒大臣处会盟,审议民间奸盗邪乱之事,并颁法律。
同时下令外依附自己的所有藩蒙古,即日起,由朝廷派出内弘文院大学士巴克什希福、蒙古衙门承政尼堪、都察院承政国舅阿什达尔汉,和蒙古衙门承政达雅齐塔布囊往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等部落查户口、编牛录、会外藩、审罪犯、颁法律、禁奸盗。”
同日,皇太极颁布谕令,优厚抚恤出证明国战死将士。
随后,战亡的名单开始陆续传出,盛京附近几乎家家披麻戴孝,哀嚎遍野。
但这一切很快就被新的战争动员所转移,不少的清军建虏准备将怒火发泄在征伐朝鲜身上。
对此他们都憋着一口气。
十月二十七日,朝鲜官员拜米率十五人来朝奏呈朝鲜国王书。
皇太极拒见朝鲜使团,言道;“尔王既不阅我书、遣我使回,我何为览尔书。”
未览其书。
遂于十月二十九日遣朝鲜使者拜米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