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八月了,这种时候正是最为忙碌的时候,不仅是为了袁隗,刘辩同样也要听一听尚书台的意见与汇报。
尚书台位于宫中的中台,故有台名,并有中台等别称。
尚书台设于孝武一朝,兴于孝昭一朝,著名一点的就是霍光,上官桀,杨敞,金日磾等昭宣之治的大才,都曾出任过尚书令,尚书事等职位。
至光武皇帝一朝时,鉴于前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台,以此节制三公。
为了节制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至刘辩一朝时,尚书台中已经没有尚书这个职位了,最高的就是录尚书事(尚书事),也就是代尚书令,同录尚书事,代代尚书令,在尚书令不在或空置时,也可称尚书,权柄同样可以节制三公,不可小觑。
尚书台这个机构是极为庞大的,除却尚书令一职,尚书事一职,还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
六曹尚书,秩各六百石。
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
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
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
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
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
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
尚书侍郎三十六人,秩四百石,每曹六人,职掌文书起草。
尚书令史一十八人,秩二百石,每曹三人,主书。
由此可见,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
所以,别看刘辩发诏令发的勤,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经过了尚书台的审议的。
要不然,刘辩就别想盖章。
而刘辩的戍边屯田一诏现在都还在尚书台里搁置着呢。
……
六人本在休沐间,正在温柔乡里缠绵呢,忽然了接到刘辩的传诏,又只能匆匆奔赴尚书台。
匆匆而来,袁隗恰好看见皇帝正站在窗边,借着屋外明媚的阳光,眯起一双凤目仔细认读着尚书台新发的诏令,有些苍白的脸被阳光照得昏黄了些,身上一袭深色的燕居服,衬得身子修长,那认真的模样深深的印在了袁隗脑海里,成为了让他终身难忘的画面。
不得不说,天子的基因是真的强大,生的一双儿女都是不错的胚子。
令袁隗从未想过的是,这么一位强势的人,在独夺了大权以后,竟然还能静下心来查看尚书台所发的诏令政令,裨补自身的缺漏,学习怎么处理政务。
众人按照礼仪对刘辩问安以后,在刘辩的许可下,各自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些大臣们,都是可以与天子坐而论道的人物,尚书台的尚书郎自然会安置他们的位置。
刘辩回到自己的位置,率先开口,先道歉道:“诸爱卿都应正在休沐,孤却将诸爱卿自府中请来,实在是孤的罪过!”
众人连忙行礼,恭敬道:“臣等不敢!”
刘辩哈哈一笑,指了指尚书台中的囊笥,说道:“到底是孤才学疏浅了些,这几行字看下来,倒有许多都不识得。”
刘辩走到囊笥边,将手上看完的籍册放回去,又拿了一卷竹简囊笥出来,这正是建武七年一次灾荒时,光武皇帝下的一道罪己的诏书。
刘辩无奈的笑了笑,道:
“枉孤还盼着早日亲政,治国理事,没料到即便是贤明如光武皇帝,也有罪己的时候,孤实在是浅薄了些。”
袁隗等六人连忙跪地,齐声道:
“圣明无过于陛下,此臣等死罪也!”
袁隗跪在地上,出声道:“孝宣兴大汉之盛四十载,而生于毫末之间,光武皇帝复大汉国祚,建三朝之礼,而起于畎亩之间,世人无不称赞礼之,陛下未及元服加冠,便大兴才智剿灭宦党,何以如今妄自菲薄?”
这位的心思实在是难以捉摸,袁隗也怕这位兴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连忙一记马屁拍了上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