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一行从张家回去后就开始忙碌着过年的事情,虽说家贫,过年却也要当成头等大事来办的。那不是后来的人也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见过年是多么的让人期待。经过一年的辛劳,好好准备过个年,既是对过去一年的犒劳,也是祈求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李建国经过一番争取,今年的对联自己写,省钱之外还能让那些背后嘟囔的人闭嘴,也让自己父母看到教育投资的成效。
李建国三兄妹每年过年最大的期盼就是跟着去公社赶大场,每年年前的最后一次场会非常热闹,各家都趁着这天去把过年的物事儿给准备好。李雪还离不得张氏,张氏便跟李大爷商量,天太冷,人多,怕遇到拐子把李玉也留在家里。李玉知道自己去不成,难得使着性子闹腾了一会,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吃糖。反正过年无论多少也是要备着点糖的,李大爷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隔壁大院仅剩的一只公鸡打鸣好几次,屋里还是有点黑,窗户用稻草给围了一层,李潇涵以为还没亮天。张氏把李玉李雪的被子掖好,穿好旧棉袄悄声起床来叫一声,李潇涵就爬了起来。将塞在被子里暖着的外衣外裤穿好,哆哆嗦嗦的跟着张氏去厨房帮忙。推开堂屋的门一看,屋檐外,水田里,近前的树上,远点的屋顶白茫茫的一片,好大的一场雪。李潇涵感觉这个天气冷的,耳朵上的冻疮似乎更疼了些,哈一口气,如同人家抽旱烟的烟雾一般。
半露天的厨房里的柴火都给润湿了,只能在屋后抱一些干茅草来点火。张氏把竹笋壳缝的锅盖揭起来,锅里昨晚没舀水干,在锅底都成了薄冰。好在水缸里的水还没结冰,舀上几瓢烧热才好洗漱,与感冒比起来,用点柴火可是划算多了。“大娃、三娃、老四,起来了,等会儿热水冷了又要长冻疮。”张氏把热水舀到瓦盆里赶紧招呼三个孩子起床,至于李大爷么,去附近的小河沟下竹篓子去了,希望能得几条鱼。
不能去公社看热闹的李玉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张氏也懒得去揪随她和李雪赖在一起。等到李大爷哈着手回家,三个孩子快速的把热粥扒完在门外等着出门,生怕张氏看下雪了反悔不给去。李大爷几下就将一碗热粥下肚,这才觉得缓过气,就停张氏说:“过了年再去砍些竹子编个夹墙把厨房给全部围起来,要不然天天柴都是湿的。”李大爷点点头,表示记在心里了。跟张氏确认好要买的东西,李大爷就将备好的一袋新米装进背篓,再放上些草绳看能不能卖出去好买年货回来。
李潇涵看着那一袋新米,有些不舍。每年的稻谷都会这样筛选出整粒米趁着去公社赶场的时候卖掉,卖得的钱除了买盐之类就是给俩儿子交学费和年底补公分;尽管是这般从嘴里省着,还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李大爷背着背篓,将手笼在衣袖里,缩着脖子,带着儿女,赶场去了。前一晚下的雪被早起出门的人踩过与泥巴混在一起,更是湿滑难行。顺着田埂渐渐走出李家村,到了去公社的大路上,三三两两的都是去公社的人。一路走一路玩,三个小的觉得一个小时的路程算不上远啊,李潇涵打算找机会自己来公社看看能不能干点啥。直到远远的看到一座灰色的三层楼,李建国便给两个弟妹说:“快看,供销社,公社到了。”
三人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李家村除了草房子就是泥房子,就没见过这么高的楼,这么多的人。一条长街两边都是盖着青瓦的串架房子,几乎都敞门卖着些东西;这串架房子是用木板夹在树木做成的框架里,填上白石灰做成墙体,看起来很上档次。青石板铺成街道,顺着地势而下,就到了小双河的老码头。从各村里来的农民背着、提着自己带来的东西沿街一字排开等着售出。李潇涵第一次看到了与平日不一样酱红色的地瓜干、成串的大蒜头,甚至还有莲藕等等......感觉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都。
李大爷带着三个孩子找来找去,在公社门口找到块干净点的地儿,将草绳摆在地上;米袋的开口卷起,露出里面齐整的白米,看着来往的人流等待卖出。卖草绳的人就没有,几下就被人买走了,10条1米多长的草绳得了个好价钱,2角钱;卖米的就多了,虽然李家的米干净饱满,但是竞争对手太多,价格也不愿意少一点,好一会儿了都还没卖出去。李大爷和三兄妹蹲在地上,看着隔壁家的卖掉,着急了。
李潇涵想起张老太卖菜的办法,便大声吆喝起来:“买米哦,买米哦,新新的大米白生生,吃了人安生哦!”李爱国脸皮厚,胆子也大,跟着一起叫卖。没成想,还真有两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妇人从公社出来给听到小孩子叫卖过来看看;看着米袋里的米非常齐整,碎米全部没有,来人便掏钱给买了,但是要求送到家里,也不远就在公社里面。李潇涵没去过公社黏着要一起去,其中一个妇人笑着说:“公社现在都没啥人了,进去看看没关系的。”
三兄妹来赶场都少,更何况是去公社里面看看;只见条石砌墙过半,上面是青黑色的方砖顶着木梁,小青瓦盖顶;朱红色的门门框上还有一个嵌着玻璃的窗子。李建国把眼前的一切都牢牢记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一个公社干部。李爱国则是觉得房子比李家的好太多,希望自己能早点住上这种不怕风雨的房子。从食堂大门拐过去就到了后边的家属院,两层小楼,一样的条石青砖,李潇涵想着,等长大了,从村里到公社生活。
此时的李大爷还不知道只是送个米,三个孩子的心里便萌生了未来的目标,多年后负责公社拆迁的李爱国故地重游更是感慨万分。
过年前的大场,周边村落来赶集的人可不少,不论男女老少都是一脸喜气,逢着熟人便赶紧问问家长里短。李大爷把钱收好就带着孩子熟门熟路的去置办年货了,先买了写春联的红纸,再去供销社买上两刀猪肉,一包冰糖和红糖;穿过拥挤的人群,在一个小巷子尾巴上的人家买了一挂鞭炮。
李爱国惦记着大哥说今天有猴戏看,拉着李大爷好一通扭麻花。李大爷看着天还早,难得一起来公社,就带着去公社旁边的茶馆了。隔着黑压压的人头,就听见“哐”的一声锣响,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牵着只猴子上了戏台子。老头给周围的人作揖行礼,猴子也跟着照做,李潇涵三兄妹看的哈哈大笑。有人丢了颗花生上台,猴子一下窜过去爪子捡起来就往嘴里塞,也不看老头在干啥。老头眼角一瞟,鞭子便抽了过去,猴子“吱吱吱”的叫了几声,又跟着模仿起来。
等到热闹的猴戏开完,场会差不多就开始散了;李家四个边也往家去,就见边上的收购站大门紧闭,却贴了个白色的告示。李潇涵拉着李建国过去看,等到看完,李建国便说是收购站要收桐子,一分钱一斤,还说落款的日期是前几天。这个时候桐树的叶子都落完了,还桐子,哪去找,李爱国嘟囔这收购站耍人看笑话。李潇涵却觉得这是个能干的活,且不说树叶子都剩不下,那桐子以前都没人要,万一还有在地里呢。心里暗自想着等过年的时候没人注意跑去附近的山坡看看,要是有的话自己就能挣点买头绳也好哇。
李大爷却在想着另一个事情,今天在公社送米的时候听了一耳朵的便宜话;小双河的水浅的不能行船了,上游要建个水库来蓄水,到时候要招工,工分比在生产队要高,还有口粮领。李大爷打算回娘家的时候找大舅子商量下,可行的话俩人结伴去,能有个照应。
去的时候四个人兴高采烈,回来的时候却各怀心事;见过场会的热闹,才知道李家村的安静是多么无趣,三个孩子开始对更远处的未知充满好奇。当李潇涵的女儿开始读坐井观天的时候,她想到了现在的自己,可不就是那只青蛙么,只是她一直不服气,趁着时代洪流跳出了井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