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一晃就到了钱府举家进帝都的日子。这日一清早,我就和父亲两人提着个篮子来到城门外的驿站等着,虽然那日和钱子希约好了地方,只是他们一家什么时候能出城门也没个定数。我家与钱大爷家门第相差颇多,本来送个份子钱估计就行。今日送别,只是我和钱子希的那点情分,因此早早来此等候。
我和父亲,在驿站的亭子里铺了布,放上了自酿的葡萄酒。亭子边的柳叶已经开始转黄,少了春天里柳芽青青,繁花似锦的意味。不过,亭子边的一丛菊花开得正好,为这堆满离愁别绪的小亭平添了一抹亮色。
几辆马车从连接城门的那头缓缓过来,镖师们骑着马跟在后头。这应该就是钱大爷他们了,这一路前往京城,因是搬迁,细软颇多,靠几个家丁那肯定不成。
钱子希虽然有些不舍,但眼中不乏是对新生活的向往,我也收拾心情,迎了上去。钱大爷很给面子,和钱子希一起下了马车。父亲和我,各倒了一杯酒,祝一路顺风,鹏程万里。
我看着钱子希只是笑,却不说话。
钱子希捶了我肩膀一下,笑道:“此去山高水长,莫忘了鱼雁音书。”
我也笑着回道:“此去天高云阔,祝尽展一生襟抱,雏凤清于老凤声。”
难得拽了一句文,我想想又加了一句,“莫忘了家乡山水。”
马车重新启程,轱辘的声音渐渐远去,我和父亲目送着马车消失在地平线。我的情绪不高,因为我不知道,此一去,我和钱子希的淡如水的友情还会不会继续存在。
时间、距离能改变很多。而且,时间不会为了任何一个人停留。
在这小亭,我送走了舅舅、舅妈,小舅舅跟着他的老师走进了工部。
在这小亭,我送走了大哥。大哥的秀才考完,出去游学。
在这小亭,我接到了大哥,他回来继续读书继续考。我又送走了二哥,他也要出去游学。
就在这城外的小亭,我送了接,接了送。春草绿了一年又一年,菊花开了一茬又一茬。
这一年我16岁,中了秀才,秀才对我来说并不难,即使我多么不聪慧,留在脑海里的那些知识不足以让我出类拔萃,却也让我的应试之路不那么艰难。
父亲和母亲成了出云镇的名人,三个儿子都是秀才,那是满门生辉。父亲问我要不要也去游学?我笑着摇头,大哥要接着考举人,二哥已经跑的没了影子,我不想离开父母。而且为了读书,我的小园都已经荒废了好久,我要好好的在出云镇过一阵子山野生活。我此言一出,惹得父亲母亲笑个不停。“我家三郎,年纪不大,倒是有些隐士风范,这都有了戏本子里告老还乡的感觉了。”
其实,我不知道,神魂中花果仙的影响不知不觉的在展现,我的气质实实在在往出尘的仙人靠拢着。只是,家中人日日见,谁都不觉得罢了。
父亲和母亲也不勉强我,还陪着我一起回到了出云镇的家。家边上的书院不知何时已经关了门,大门上垂着山野自生的藤蔓,野花在墙边高高低低的摇曳,显然已经没有人烟很久。倒是酒坊这里一如既往的热闹,如今,我家的果酿成了平安城不大不小的特产,在平安郡一带很是出名,甚至于整个大夏国都有了些声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