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宫殿,但实际,他的心并不是彻底放弃了孟子孟柯。
实际,他每一天辗转反侧,思不成眠,因为一方面孟柯长大成人,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苏浩认为,孟柯是圣人孔丘所举荐的人才,他的身也必有其过人之处。
只是,天一天人间一年,苏浩很困惑,也很好奇,从小在那样环境生长下的孟柯,长大以后,究竟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真的会像他小时候那样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吗?
苏浩想到这,不知不觉中一连在天过了许多日,这一天在苏浩睡过一觉,从chuang爬起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底下有人正在对孟子进行礼遇,并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事。
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公孙丑。
公孙丑是一个什么人呢?苏浩从史书查过,那个人很爱写书,实际,他的一生也只做过一件事。
那就是,他曾经和同学万章在一起写过一本名载史册,千秋万载的书——《孟子》。
“老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公孙丑问,“我每一天都读一些书,说一些治国治民的大道理。”
老师孟柯回答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一个人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关键是先学习管理人才。”
“只有多交朋友,大家才愿意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来帮助你。这样你离治理好一个国家也就不远啦。”
孟子是一个注重人心的人,才会说出这一番话。
公孙丑是孟子最得意的门生,自然也会最能理解老师所说的意思。
只不过,公孙丑很遗憾,一辈子也没有做过官。
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旧时做官制度分崩离析,新的做官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
总体言之,整一个时代都处于做官逐渐没落的时期。
为了表现出自己对老师的喜欢,在老师孟柯临终以后,公孙丑做过平生做重要的一件大事。
那便是和同学一起写下了《孟子》一书,以便后人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便会想起他的老师,想到他。
苏浩之所以会关注到公孙丑,倒并不是出于好奇,他是否人如其名,也不在乎他的长相是丑陋还是俊美。
只不过,公孙丑作为是孟子的学生,他的能力都有那样的决胜。更何况,对方还是他的老师孟子呢?
苏浩想到这,忍不住猜测,孟子会不会是一个绝逼冷又无情的人,这样才会养育出公孙丑那样的徒弟。
常言说的好,名师才能出高徒,苏浩心里想,之所以孟子的徒弟都这样厉害,那么他作为老师岂不是对人对己都更加严厉?
但是,这绝对不符合,他先前在田间低头看到的那个正在用功读书,而且出生在民风淳朴,乡间地头的形象。
可实际呢?苏浩很是愉快的发现,孟子还真是当初那个性格温润,又富于情感的人。
因为出生于民间,又受到了圣人孔丘的影响,孟柯在政治坚持认为,无论是君主还是在朝廷做官的人,都要学会尊重百姓,爱护百姓,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爹一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