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最后的时间里对于刘禅的教导可谓是不遗余力,对于什么君王礼仪那一套,刘备根本就不在乎。他唯一在乎的就是,刘禅的接受能力,是否可以吸收自己的教导。这些东西那些儒生是不会教导的,毕竟儒生基本都出生世家豪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世家豪强都是皇帝的敌人,因为这些人都是蛀虫,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贪.婪无度,才会使得国家破灭。都说昏君误国,可是真的是昏君误国,还是世家豪强乱国,又有谁能给出一个公正的答案呢。
儒生们当然希望,把君主教导成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因为只有那样的君主,才会好控制。只要拿国家大义,天下大局,以及祖制那一套,就可以把君王制得死死的。
明朝就是如此。例数明朝的君王,一个个的基本都算得勤俭节约。在道德并没有多大的缺陷。治国理政也不乏手段超qun之人。
可是自成祖以后,明朝的皇帝基本都被文官集团掐得死死的。先有朱允炆,被儒生教的呆头呆脑。再有强壮的朱高炽莫名死去,后有朱棣亲手教导的孙子也是英年早逝,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恐怖。
他们不希望君主太有主见,也不希望君主太英明,他们只需要一个听话的傀儡。除了初代之君,二代之君,基本掌握大权,三代之君,基本就被文官把持,之后国家便一年不如一年。
刘备当年自认为可以扫平天下,得到荆州以及两川之地的刘备,可谓是大势已成,志得意满,而且那个时候的刘备身体健硕,对于扫平天下信心满满。所以对于刘禅的教导,刘备倒不是那么心。因为扫平天下以后,经历过天下巨变的刘禅,再差也有点水平,稳住国家大局,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天不与时,盛极而衰,就像是受到诅咒一般,蜀汉的局势一朝巨变,刘备也是接连受到打击,身体每况愈下。东征失败,更是直接被打入低谷,眼看就要撒手而去。但是刘禅现在还是太年轻了,没有长成。
刘备只希望自己的教导刘禅可以铭记在心,时刻谨记。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城南考,这样一来,即便是刘禅不如自己,但是凭借自己为他打下的基础,做出一番成就不是难事。
刘备作为一代明君,怎么可能看不清天下大势,在国力相差太远的大局之下,蜀汉在数十年之内,基本没有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曹魏刚刚建立,曹丕又是一代明主,曹操留下了太多的底蕴。足够曹氏败坏几十年了,之所以说足够曹氏败坏几十年,那是因为,曹操执行的都是抑制世家豪族扩张,大兴屯田制度,这样一来在钱粮之,曹氏就不受世家豪门所控制。
曹操一直执行唯才是举的策略,所以在曹操时期,大量寒门子弟被启用。对于人才也不受世家豪门所控制,所以在曹操时期,世家豪门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但是曹丕不同,他完全背离了曹操的初衷,为了当皇帝,主动讨好世家豪门,gao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度,这样一来,就得罪了昔日追随曹操的寒门权贵。也得罪了大量的寒门人才,寒门人才在曹氏的晋升之路几乎就被斩断了。
而且屯田制度,开始败坏,昔日曹操赖以成就霸权的根基正在被腐蚀。可是曹丕毕竟是一代明君,世家豪强还不能太过分,所以即便祸根已经深种,但是曹魏至少几十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蜀汉的希望还是不大,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也是效仿曹操。抑制世家豪族,打击土地兼并,任用寒门人才。
北方曹丕的昏招对于益州之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识之士都知道,曹魏这是在自取灭亡,可是这些有识之士多是世家豪门。他们对于国家是否灭亡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显然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度对他们有利。、
对于蜀汉的现有制度,世家豪门自然是极为厌恶的。这里的制度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只是刘备的实力比较强,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他们早就巴不得刘备去死了,这样一来,年幼无知的刘禅继位,那么他们就可以下其手,肆无忌惮的获取权利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