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件事,墨烟瞬间清醒不少。尽管躺在扶柳怀里不动,但脑子迅速转起来。
来确实如此,昨晚上如若不是墨烟刚好起得早、秋宵月又刚好走丢,墨烟无论如何不可能“解救”下乐平王。
墨烟到那儿的时候,李淑妃基本已经快要得逞至少也已经将话得十分明白。
而那时附近没有旁人路过。
也就是,如果墨烟不曾出现在那块湖石旁,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乐平王迫于压力与李淑妃苟合,而乐平王显然是十分不愿意的第二,乐平王抛下李淑妃一走了之。
无论哪种情况,事后李淑妃多半都会大闹一场。
对那个可怜而疯痴的女子而言,她一心只希望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她想要轰轰烈烈,想要脱离牢笼,她不过是渴望被人注视被人热爱……可是在宫中,她势必要为这个愿望付出代价。
这件事最后一定是被压下来了。
并且一定是雷厉风孝果决严酷地压了下来。
虽然墨烟并不会自诩了解帝王,但墨烟很清楚,在他们这位圣上眼里,区区一个李淑妃肯定比不上胞弟乐平王。
也就是,最终这件事的结果与现在不会有太多出入。
尽管结果或许与现在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对于深处其中的乐平王而言,此事带给他的感受一定会是大不相同的。
……但,会是怎样的不同?
会不会与后来的那些事有关?
会不会因为李淑妃之故,“从前”的那个乐平王变本加厉地狂放来,想要向世人、向他的皇兄证明,他真的只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唐可笑之人以此极力淡化李淑妃带给他与皇帝之间的隔阂,或者抹去李淑妃在他心里留下的恐慌。
不过无论怎样,这些都是墨烟的妄测。
她提醒自己,万万不要只把事情往利于自己行动的方向考虑。
不准等到乐平王外出置府,紧接着就会到揽月楼来邀娶扶柳了。她若是想要做什么,必须在此之前就做。
墨烟不由得长叹。
她突然在想,那时候她路过湖石的那时候,到底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地击倒李淑妃?为什么她不是敲晕了乐平王呢?
莫迟雨从最开始就一直教导墨烟,要效主,要忠君。
在莫迟雨眼里,一切都必须围绕着他们的帝王而行而止。就如乐平王同墨烟讲的儿时旧事,莫迟雨对年仅六岁的乐平王:九殿下,我对您好,是因为四殿下期望如此。
所以如果换成莫迟雨遇到那晚李淑妃强迫乐平王之事,他也必定会立刻做出帮助乐平王的选择唯一的原因在于,乐平王在皇帝心里比李淑妃重得多。
可是其实,对于墨烟而言不是这样的。
墨烟并不把安庆帝放在所有次序的首位。
如果“君要臣死”指的是“帝王要她死”,她绝不会毫无反抗地认同。可如果“君要臣死”指的是“莫迟雨要她死”,她不准很轻易便会接受。
那么,自己那时究竟为何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乐平王脱离困境?
她认真地自问自审。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