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子李亨都这样了,李隆基也知道,今若是不拿出来点实惠的东西,恐怕还真就走不了了!
为了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玄宗李隆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也知道,赋予太子名正言顺的权利之后,势必将后患无穷!
可是,以此时此刻的情形,他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呀!
他也害怕被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追上,那样的话!他可就真的成了亡国之君了!
他觉得还是应该三十六计走为上!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
蜀中是个好地方,蜀道难,难于上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嘛!
权衡一番之后,李隆基长叹一声:“意啊!”
李隆基也知道,自己已经老了,大唐又处在危难之际,是该让自己的儿子担当重任,拯救危局了。
后槽牙一咬,忍痛割肉,从麾下不多的禁卫军中抽出了三千骑兵给太子李亨。
并册封太子李亨为下兵马大元帅,全权节制下各方镇,全权负责讨伐叛军事宜。
末了,还不忘勉励留下的将士们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收复山河、驱逐叛军。
玄宗李隆基临行之际,也许真是真情流露。
拉着太子李亨的手,不住的淳淳教诲。
“皇儿,你既然已经留下来了,就好好的平贼,就不必挂念朕了,李唐的江山社稷可全都托付于你了……
朕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恩重如山,他们感怀朕的恩德,一定会为你效忠的,你依靠他们必定可以复兴唐朝!……”
一番语重心长的淳淳教诲之后,堵路的老百姓们,见终于将太子挽留了下来,也就不再为难李隆基了,全都退避到道旁,让开了一条道路。
李隆基终于又上路了,只不过,这确实是一条不归路。
属于他玄宗李隆基的时代,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此后,他即便就是苟延残喘,那也是风光不在,度日如年!
一个风烛残年之人,那样的日子,对于一贯得瑟的唐玄宗李隆基来,应该,确实,是生不如死!
李亨既然决定留下,就必须找块地盘招兵买马对抗安禄山。
终于熬出头聊下兵马大元帅太子李亨,于是,召集手下诸臣商量去什么地方落脚。
李亨的三儿子李琰:“儿臣以前在平凉一带任职,对那比较熟悉。
那里人口众多,民风彪悍且骁勇善战,守将裴冕对我忠心耿耿,是最好的落脚之地。
现在安史二贼刚到长安,正忙着抢劫财货,还顾不上对付我们,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西进,机不可失,必须马上行动。”
李琰乃是太子李亨最喜爱的儿子,众臣心知肚明,便全都一致赞成李琰的提议,竟然默契的没有一个人提朔方。
于是,李亨率领手下西进平凉。
谁曾想?太子李亨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
刚出发就碰上了叛军。
李亨麾下的将领实在是太过于无能了,错误的预估了形势,误把叛军大部队当成股部队。
还好大喜功,想打一个胜仗,在太子李亨面前好好表现表现。
想的倒好!可惜事与愿违了!
打起来之后才发现,碰上的是叛军的精锐,碰上硬茬子了!
结果李亨军伤亡惨重。
被叛军杀得狼狈鼠窜的同时,太子李亨剩余的人马被追赶到了渭河边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