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杨国忠这么一瞎搞,安禄山更加觉得时不我待了!
人就不能激!当然了也不能逼!
被逼之下,安禄山竟然提前起事了!
于是乎,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数十万雄兵的安禄山,怀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干翻杨国忠,睡他大妹子”的美好愿景,把心一横,拉着史思明一起,反他娘的了!
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十一月,安禄山与平卢、范阳兵马使史思明所部,煽动大唐东北部的罗、奚、契丹、室韦等少数民族,共计集结了约二十万兵马,于范阳城郊起事。
东北部边境这个时候已经是冰雪地了,这帮人仿佛打着去南边猫冬的好主意,嗷嗷叫着便扑向了关内。
大唐承平日久,中原腹地更是几十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了。
此时,又是府兵制向募兵制的过渡阶段,边地诸多的折冲都尉府全都是不堪一击。
至于关内以及中原地区,那也是不遑多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许多年,兵微将寡不,各地的折冲都尉府全都是些老弱病玻
有的甚至连老弱病残都没有,全都是折冲都尉在吃空饷。
因此,安禄山与史思明大军势如破竹,一路南来,所向披靡,推进的极为快速。
战事毫无征兆的就这样突发了,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各郡县毫无应变能力,只能望风溃逃。
不足一月,安胖子的叛军已经渡过了黄河。
五个月之后,叛军先后攻破军事重镇荣阳和东都洛阳。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登基称帝之后的大燕皇帝安禄山踌躇满志,分兵三路向西进攻。
一路攻击潼关,直接威胁帝都长安。
一路南下襄、邓,意图切断唐朝的南方漕运。
最后一路,沿汴河东去,欲要攻取唐朝最重要的江淮赋税基地。
大唐山河,登时支离破碎,似乎一夜之间便从开元盛世,滑落到了万劫不复的千疮百孔与烽烟四起。
远在朔方的丁昊,也被这提前爆发的内乱搞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他一直都在默默的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按照他的想法,其实,他很想在安禄山起事之前就将其制裁了。
可是,他做不到啊!
四品武职,大不大,不,且还是个幕僚官,他又凭什么防患于未然呢?
况且,对于此时的大唐来,不破不立。
确实是不破不立!
不让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杨国忠之流彻底胆寒,彻底清醒,既而看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能正视自己吗?
不见棺材不落泪,虽然是一个极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但是大多数人就是如此!
不直面惨痛教训,根本就无法看清事实!
其实,即便此时此刻,就算他丁昊手握重权,想要防患未然,那也是师出无名啊!
他觉得,还不如趁机,趁着此次安史之乱,建立起一个新大唐,崭新的大唐!
这样,远比拆东墙补西墙,苦苦维系腐朽没落的旧大唐,对华夏民族更为有利。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