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只是一次海纺抢劫,此时却带上了一丝政治的色彩。
这次琉球使团遭受的劫难,可能还不止海匪这么简单,但是最终朝鲜王廷上报的确确实实便是海匪之。
毕竟夹在中日之间,朝鲜也懂得一些变通之道,清廷和幕府一旦开战,朝鲜将很有可能沦为战场。
与其老实汇报结果给朝鲜半岛带来新一轮战争,不如瞒过去,反正这事只有知、地知、朝日知。
毕竟朝鲜终归不是清廷最忠实的家犬,相比起朝上国的尊严,朝鲜更在意自己的安危。
在明清交替之际,琉球也经历了属于他们的政局变幻。
崇祯十三年五月初四,琉球尚丰王去世。次年,其三子尚贤即位为世子,越两年,前往北京请封。然而当时大明王朝风雨飘摇,无法派出数量足够的册封队伍,事情无奈告吹。
等到崇祯十七年,琉球使者一行再次前来中国求封,结果抵达福建时,崇祯皇帝已在煤山自尽。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琉球使者等抵南京,向弘光皇帝入贡请封。弘光皇帝遣使赴琉球,晓谕崇祯皇帝驾崩及福王称帝之事。
此后又经历隆武皇帝,琉球人依然视大明为正统,希望获得大明的册封,然而大明自身难保,同样无力派出足够的册封队伍。
还没有等到册封队伍的筹备,隆武皇帝最终也没能顶住清兵的进攻,绝望的琉球使者只好转头清廷,前往北京求封。
如此折腾之下,尚贤已经在等待的过程中病死,成为了琉球唯一一个没有获得中原王朝册封的国王。
历经波折之后的琉球,已于康熙二年开始改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就如同当初对待大明一般,琉球不断遣使进贡,历任琉球新王即位时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
然而与此同时,琉球同样处于日本的掌控之中,称为“一国两属”。
出于琉球在中日之间的特殊位置考虑,江户幕府和萨摩藩虽把琉球纳入日本式华夷秩序之中,但在对外关系上,对琉球王国的存在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总体上日本默认这种一国两属的状况,只是偶尔会干一些恶心琉球王国的事情,比如将琉球国王派去明清的使团中途截胡抢劫,既炫耀武力,同时还趁机中饱私囊。
琉球王国未必不知,只是国图存,只能如此委屈自己。
“琉球的那四艘船。”李牧使总算是理清了关系,“现在还在我们这里?
洪宇亮点点头:“当时这些船处境尴尬,既不能作为战船,也不能归还琉球,又没有商队愿意使用,于是便锁在了南部港湾,位于猊来里东五十里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