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致和带领着禁军从汉城出发的时候,沿途的百姓便不是很欢迎,在百姓们朴实的观念中,这场战争最起码在道义上便是错误的。
郑致和能够理解百姓们朴实的是非观,但其实在郑致和看来,这场战争最终也是为了朝鲜的老百姓只有破虏军被朝鲜王廷自己消灭了,清廷才不会发兵前来,而清兵不来,朝鲜的老百姓方能够保证安宁。
郑致和考虑了怎么维护自己的名望,考虑了怎么保障朝鲜百姓的利益,但是却没有考虑过,一旦战争失败将会怎么办,毕竟在郑致和看来,禁军加上地方军队组成的南征军,在兵力上可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没有理由赢不下这场战争。
结果偏偏郑致和就是没能带领南征军将济州岛给拿下来,中途还惨遭临阵换帅。
如果不是继任的李庆亿自己更不给力,半途上被曾胜给伏击,押送的大量粮草也被焚毁,灰溜溜跑回了汉城,恐怕郑致和只能是独自一人回汉城了。
现在郑致和不仅是一个人,除霖方军队以及金太应带走的一部分禁军之外,郑致和率领着其余的禁军一起回了汉城。
去时是信心满满的精锐之师,等到回来的时候已经成了抬不起头来的败军之将,但是沿途百姓们的心情却与这些打了败仗的将士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害怕禁军恼羞成怒,恐怕百姓们都要在路边歌唱助兴了。
战事连绵两月,老爷却像是要处罚朝鲜王廷一样,数月大旱,朝鲜半岛的饥荒也越发严重,已经出现了饿死街头的现象。
老百姓本来就对于战事不满,现在随着连月大旱,民间毫不犹豫就将旱情和战事联系在了一起,都这是老发怒了。
山党的那些士人们更是编出了许多童谣和谚语,主要内容都是谴责朝鲜王廷忘恩负义,进攻大明的行为,这些童谣和谚语经过有心饶传播,很快便传遍了汉江南北,深入人心。
现在战事终于结束,而且是原先不被看好的破虏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朝鲜的百姓也就是不敢当着禁军的面庆祝,私底下不知道已经庆祝了多少回了。
感受到百姓们欢呼雀跃的心情,郑致和身上的压力和自责竟然还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
民心如此,郑致和突然放下了这场战事的得失。
至于郑致和自己的仕途,很显然是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只不过经过这些的沉淀,现在的郑致和已经能够心情平和地来看待了。
率领禁军回到汉城,交接完军中的事务之后,郑致和并没有如同许多人预料的那样,进宫面王,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郑致和与国王李棩曾经是王廷中默契的合作伙伴,但是经过这场战事过后,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包括这两人之间的君臣之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