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镇是破虏军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涉及到威武镇的人事变动,李逸澜当然是慎之又慎。当初蔡政想要将三百名之前船队的水手也塞进威武镇中,李逸澜宁愿将这些汉人士卒分别安排在其余各镇之中,也不想一下子都将这些原先的水手吸纳进来。
一方面,李逸澜是担心这些原先的水手们没有办法适应战场,届时将会把威武镇在破虏军中的地位给弄垮,另一方面,李逸澜其实还担心这些水手的亲人都还在东宁,届时破虏军和延平藩势力交恶,这些人都将会成为定时炸弹。
其实林寅观和曾胜等人的亲人此时也在东宁,只是李逸澜和林寅观、曾胜这些漂流人一起同甘共苦了这么长时日,对他们已经相对信任,这才能将军中的要职托付。
尽管如此,李逸澜仍然不能百分百的放心,威武镇的作用至关重要,即使不能做到完全地掌握,也要适当减少林寅观在威武镇中的地位才行。
李逸澜原本的想法是通过定期选拔优秀士卒加入的方法,逐渐削弱威武镇中的船队气息,一点一点循序渐进地完成威武镇中的改革。
只不过,令李逸澜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计划正在逐步实施,只不过现在反倒是林寅观主动来请辞,这让李逸澜一时间有些惊讶。
让曾胜和林寅观两人先离开,李逸澜独自一人认真思考林寅观的这个提议。
........
林寅观提出辞职的根本动机到底是不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因为自觉不适合指挥作战而请辞,还是为了试探李逸澜的态度而提出来的这个方案,李逸澜现在没有办法判断,但是有一点李逸澜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这个时候李逸澜点头同意,威武镇的正统领就会换人。
这个提议,对于正在构想威武镇改制的李逸澜来说,无疑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
只不过,点头同意很简单,同意之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才是李逸澜担心的重点——威武镇内部是否会强烈反对、曾胜接任之后能否顺利指挥、蔡政以及他背后的延平藩会不会有异动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李逸澜心头萦绕。
即使同意了林寅观的提议,具体的处理方式也有技巧,连续喝了三杯水,李逸澜最终做出了决定。
长痛不如短痛,现在威武镇的改革就已经让李逸澜如此头疼了,如果再拖延下去,威武镇的问题将会更加更加严重。
改变,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威武镇的一次改革,也是李逸澜处理破虏军以及整个济州岛治理的一次尝试。
现在的破虏军和济州岛势力,其实是不同派别之间的联合——林寅观等人代表的商队漂流人、朴治勇等人代表的当地军队、宋时烈和李璌代表的山党激进派,还有就是柳馨远、李德山和金耽仁为代表的“个体户”。
绝大部分势力发展到一定的体量,都会产生不同派别,李逸澜无意将这些派别之间的差异抹除,但是他必须要确保派别之间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共同发展壮大破虏军。
这将是李逸澜接下来一系列计划的出发点。
.........
想法确定下来之后,李逸澜很快就开始了他的计划。
林寅观的请辞得到了批准,与此同时,李逸澜给林寅观恢复了他原先的身份——大明官商。只不过,现在林寅观不再是延平藩麾下的大明官商,而是破虏军麾下的大明官商。
李逸澜让林寅观放开手干,争取重新拉起来一支商队,等到破虏军的商贸体系真正发展起来之后,再交由林寅观来管理,这其实也是李逸澜对于林寅观辞去威武镇正统领职务的一个补偿。
现在的林寅观,其实更多地是充当一个开拓者的工作,和之前在延平藩时相比,或许一段时间内获得的收益还要偏少,但是区别在于,林寅观之前只是大大小小官商中的其中之一,而现在的林寅观身后直接是一把手李逸澜。
(还有一部分没写完,请各位稍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