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澜将主张把漂流人分散到军队中,是为了不至于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笼子”里,避免一次意外导致汉人全军覆没。
要知道,在异国他乡,没有了这九十个汉人的基本盘,李逸澜就相当于是无水之舟,处境将会变得危险。
不过打散汉人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语言上的不通,将给行军作战造成很大的麻烦。
身为李逸澜最信任的一个班底,漂流人当然不会从基层做起,但是一个无法和下属直接沟通的军官,哪怕是低层军官,也很难将自己负责的行伍带好。
现在让漂流人学习朝鲜语,或者让济州士卒和青壮学习汉语,都来不及了,而且也不是当务之急。
两人商量到大半夜,最终李逸澜还是同意了曾胜的意见,将漂流人自成一军。只不过,李逸澜坚持不能将漂流人称为自己的亲兵。
.......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昨天报名的青壮基本已经来齐了。
三个阵列中,站在最中间的漂流人行阵最为肃静,济州士卒次之,最后是昨天报名参军的青壮。
青壮们有的是没有经历过兵营,有的是退役太久了,一时间没有从角色的转变中适应过来,趁着李逸澜还没有开始说话,一些相熟的人凑到一起互相聊天。
站在青壮前列的是金永和沈二郎。
沈二郎此时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而金永却又羞又怒,但是他年纪本来就小,毛都没长齐,教训起青壮来,威慑力根本不够。
站在场下的曾胜,看到旁边金永焦头烂额的样子心中不忍,同时也是看不惯青壮那散漫的样子,此时便用眼神向李逸澜示意。
李逸澜当然也注意到了青壮那边的情况,不过他并没有急于表态。
再等会,等人齐了再说。
没有让李逸澜等多久,林寅观和方治带着从猊来里浦口船上下来的漂流人们,进入了兵营。
和前几天晚上逃下船时,人人狼狈的样子截然不同,现在的林寅观、方治等人,已经全部穿着好了盔甲。
这些盔甲都是李逸澜昨晚让人悄悄运出城去的,为的就是让林寅观和方治等人看上去显得英姿飒爽,提振士气。
林寅观等人的到来,一身鲜艳的盔甲,很快就引起了兵营中士卒、青壮的注意。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属那两门红夷大炮。
.......
在众多的火器当中,红夷大炮在朝鲜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可以说是极高的地位。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其中有一个记载,宣称是在宁远大战中,袁崇焕指挥士卒用红夷大炮将努尔哈赤轰成重伤,最终努尔哈赤在愤懑中死去。
李逸澜虽然对这条记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是他知道,这个说法最早便是出自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
当时,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也明确提到了红夷大炮的威力。
这个故事在朝鲜国内有着极高的流传度,同时也带动了红夷大炮这个火器在朝鲜国内的名声。
朝鲜对红夷大炮的崇拜和敬畏,通过投降清廷的朝鲜人之口,传到了清廷的耳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