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鞭炮的声音在京城里此起彼伏,也将春节的年味推到了顶峰。
徐承重看着这样的场景,现在还能够放鞭炮。不过到了后世,想要看鞭炮,就只能在电视上看烟火表演了。没有了那种硝烟弥漫的味道,总感觉过年少了些什么。
“承重,许下了什么新年愿望啊?”徐鹏举看着徐承重,然后笑着问道。
“这东西,说出来就不灵了。”徐承重说道。
而整个院子里忙忙碌碌的,徐俌坐在一旁喝茶。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样子,很多人认为古代人过年,会比现代人无聊许多。
恰恰相反,古人过年更为讲究。而每个地区的不同又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节日体验,很多地方都有着独有的庆祝活动。
徐家的几个小孩在院子里奔跑着,他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见到大人就问好,而大人便掏出红包递给小孩子,这也是一个美好的新年寓意。
有钱的就装黄金白银,没钱的人家就装一两铜板。红包不在于攀比,只是一个祝福而已。
“鹏举,承重,吃水点心了。”徐俌喊到,水点心也就是后世的饺子。在明朝称为水点心或者扁食。
徐承重发现,桌子上还放着一碗碗的椒柏酒。除了饺子之外,还放着一些其他的食材。
徐承重吃了一个,再喝上一口椒柏酒,感觉真的不一般。
“真舒服啊”徐鹏举感慨道,徐承重也点点头,这样的生活可不容易。徐承重更庆幸自己是在徐家,如果自己这一世是在普通百姓家。这样的生活想都不要想,过年能吃个饱饭就已经来之不易了。
“公爷新年好呀,哈哈哈哈。”一个爽朗的笑声传进来,原来是徐俌的老部下来了。
也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明朝也会有拜年,不过拜年还真的是从明代开始的。根据明朝陆容的记载,拜年的习俗最早就是流行于北京。这也是朝廷官员往来的一种方式,不管认不认识都要互拜。而老百姓就不在意那么多了,都是各拜亲友。
当然,有的人亲戚太多。或者朋友太多拜访不过来怎么办?聪明的中国人早就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送拜年贺卡。
不要以为过年送贺年卡是西方的习俗,其实在中国北宋时期就非常流行贺年卡了,只不过名字上有差异,宋代称为“手刺”“门刺”,明清称为“寸褚”“红单”,其实都是指拜年帖。古时交通不便,过年又很忙碌,加上亲戚朋友太多,不能一一登门拜年,送拜年帖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到了明代,拜年帖已经走进普通人家,但开始出现“过度包装”的弊端。比如有的拜年帖用红绫制成,上面撒赤金形成文字;有的拜年帖所用的材料是整幅织锦,上面的吉祥话语是预先织成的。
吃过饭后,徐鹏举就要去各家拜年了。这也是他身为爵位继承人必须做的一件事,而徐承重就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不过徐承重也有他该做的事,其他人他可以不去拜访。但是汝王府不能不去,这关系到他未来的“终身大事”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