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海泉住的这个地区,一直保留着一个习俗。那就是在过年前夕,家家户户要制作冻米糖因为其中一道工序是用擀面杖把糖块压平打紧,俗称“打糖”。
据称1756年,乾隆下江南时,品尝到冻米糖后,评价其“脆酥香甜”,让冻米糖名声大噪。刚开始,民间用炒米生产,后改由冻糯米油炸,膨胀而成,辅料则有白砂糖、饴糖、桂花、红柚丝等多种。后来在各地县城有多家作坊生产。到解放前夕,已畅销江南,名之为“江南小切”。
制作冻米糖的冻米需在冬至以后,选用当地上乘糯米,用井水浸泡一夜后,上甑蒸一小时左右,再置于露天阴干,三四日后方成。
由于制作冻米的工艺复杂,耗时费力。何秀芬每年都是买现成的冻米。全家人一起上阵,分工协作,要忙几个小时才能做好。
孙丽娟负责烧火,锅烧热后,何秀芬将冻米和粗沙用油太贵,一般人家负担不起。放在锅里一起炒,炒至冻米膨胀后,便成了爆米花似的米花所以有的地方把冻米糖称为米花糖。孙文伟三兄弟用细网筛去沙粒,倒入布袋中备用。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米花中的砂粒筛得干不干净,将直接影响冻米糖的口感。三兄弟十分卖力,每一锅米花都细细筛了几遍,有些粘在米花上的砂粒,必须用手指抠掉或用嘴吹掉。
炒完冻米后,何秀芬将锅清洁擦干,倒入饴糖也叫麦芽糖,作成饼状,一饼大约五斤左右和一些白砂糖。大火煮沸后,加入炒好的米花,有条件的人家会加入芝麻、花生仁、柚丝、桂花等调料,并不断用锅铲搅拌,让饴糖与米花相互粘合。搅拌均匀后出锅,接着孙海泉将它们放进一个方形木框中,用擀面杖挤平压实后,再趁热切成片状或块状。最后由孙红娟负责把切好的冻米糖,整齐地码放进一个大瓦缸中。一家人齐心协力,在制作冻米糖的过程中,一边劳作一边品尝,体味着过年的开心和快乐!
近几年来,每逢过年,全家人都要打上一瓦缸的冻米糖。在寒冬腊月里,它既成了全家人的早餐糕点,也成了孩子们平时难得见到的零食!
转眼到了除夕这天,下午三点钟左右,何秀芬就开始忙了起来。两姊妹也帮着洗菜,三兄弟负责清洁碗筷,摆好桌凳。孙海泉还要五点下班,何秀芬要赶在他下班之前,准备好今晚的除夕之宴!
孙秀芬杀了自家养的一只公鸡三只母鸡正在下蛋,她舍不得杀,鸡肉用来红烧,鸡架用来炖汤。另外她买了一条草鱼,鱼肉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以图来年有余。除了这些,芹菜炒肉也是何秀芬的拿手好菜,寓意全家人来年勤勤快快,学业进步,生活更上一层楼!
全家人到齐后,拉开了除夕晚宴的序幕。何秀芬买了一瓶孩子们最爱喝的桔子汽水,给大家都倒上了一小碗。孩子们一年难得喝上一次汽水,都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喝,仿佛喝完了这碗,下次就得等上一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