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既然选择使用步兵冲锋,圆形枪阵就失去了意义,枪阵的最大目标对象是骑兵。
此时的长城军又补充了大量的武器,可以采取加更灵活的战斗手段。
孙立德倒不担心大月人的两路攻势,尽管这两队大月人同时发动了进攻,敌人却没能控制好行进的速度,按照现在大月人行进的速度,战力较弱的后军将先与汉军作战,分进合击战术的弱点永远在两军协调上。。
具体战术安排上吴奇正和孙立德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孙立德的看法是将箭支倾泄在那支人数更少的大月人部队上,如此可以迅速削减敌军数量,在短时间内击溃这支队伍。
吴奇正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准备把弓箭手调到前阵,射击更为精锐的大月人前军,在他看来,只有先打压住这支精锐部队的士气,汉军的防守才会容易很多。
两个人的想法各有利弊,一时之间无法详细的判断,但是军中的命令一定要统一,吴奇正是汉军的最高长官,孙立德决定服从安排。
弓箭部队被调到阵前,前后打出了五轮齐射,在汉军齐射的时候,大月人的步兵不时有人停下脚步与汉兵对射,然而大月人给汉军的杀伤简直微乎其微。
汉兵不仅占据制高点,可以居高临下发动攻击,还有大月军的尸体和灌木作为掩体,抵挡箭支。
敌军很快就放弃了这种亏本的打法,不再与汉军对射。
孙立德射出了自己的第六支箭,箭支准确的射中了一名大月步兵的头部,被射中的步兵仰面摔倒在了地上。
还没来得及取出第七支箭,后阵传来了一阵呐喊声,后阵的敌军已经开始冲锋了。
吴奇正来到了孙立德的身边,整个防御战场兵力捉襟见肘,他居然连一名传令兵都没有,需要自己亲自传令。
在他的安排下,锐士营重新被调回了后阵,后阵的这支大月兵是这一次攻防战的胜负手,必须在他们与前阵敌人形成配合之前就把他们打退。
在这种时候,不能留后手,必须派出全军的精锐。
锐士营赶到后阵的时候,吴奇正已经把自己的勇士营集结好了,锐士营加勇士营,孙立德有信心在一波攻击下将大月人打退。
既然要与敌人进行肉搏战,自己就需要使用最灵活的武器,孙立德没有使用长枪,而是选择拔出了自己的腰刀,和身边的战友们一起呐喊着朝眼前的大月人杀了过去。
这支大月人和阵前的大月人不同,他们对汉军发动过一次偷袭,那次偷袭不仅没有得手,还损失了大量的人手。
作为一支败军,这支部队的士气本就不高,武器装备质量也一般,面对长城军的精锐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在孙立德等人的冲击下,这支部队迅速发生溃败,很快,溃败就变成了逃亡。
大月人的指挥官高估了这股牵制作用的大月兵,他们不仅没能跟前军形成配合,甚至于都没有给汉军造成威胁。
孙立德喊住了身边正在追击逃兵的战友,招呼大伙重新回到阵地进行防守。
败退的大月人重整旗鼓需要时间,利用这段时间,长城军可以集结全部力量打退前阵的大月人,就在此时,前阵的大月人已经和汉军开始接触了。
双方的战士都使用相同长度的长枪,互相试探着进行刺杀,手中握着自己的长枪,眼前则是敌人的枪尖。每个战士都保持着高度紧张,在这种时候,走神会付出代价,付出生命的代价。
两军不时传来惨叫,那是士兵被长枪戳中后的叫声。
正面的缠斗仍在持续着,大月人采取了新的战法,他们占据着兵力优势,可以有更多打法,能够尽情挥霍兵力。
只见大月人的部队开始向汉军的两侧展开,他们试图通过攻击两翼,挤压汉军正面的防御。
孙立德此时正和战友们赶回阵地,阵地中的吴奇正不断的派出部队掩护侧翼,对大月人的攻势进行拦截。
多场作战之后,孙立德得出结论,大月人进攻的时候士气虽然高亢,但是一旦战事受阻,他们的士气也会迅速的崩溃。
孙立德认为能否守住阵地关键,在于汉军是否能够挡住大月人的第一波攻击。
相对于大月人,持续作战的汉军更为疲惫。
和大月人相比,汉军还是有优势的,汉军占据了地利,而且拥有敌人送来的精良装备,至少己方不会速败。
汉军的胜机在自己这支锐士营和勇士营士兵身上,史万春部原先有二十名锐士,杨子平部则有十三名锐士,经过刚才的战斗,两营锐士加上自己只剩二十人,勇士营原先还有五十人,经过两场战斗,还拥有战斗力的只剩下了三十人,这剩下的五十人是汉军最后的战术力量。
战机稍纵即逝,孙立德决定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行动。
孙立德带领着战友直接扑向了敌军的左翼,他决定采取最简单的作战办法,先对敌人的一个方向进行突破,然后配合前阵的战友,进行夹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