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执政,任侍症司隶校尉。
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
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桥,马惊,堕水几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贵繇,而供给资费,使得专学。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冰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冰,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冰。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冰,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冰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冰,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冰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冰师。
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为之铭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数年,坐西曹掾魏讽谋反,策罢就第。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进封定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干八百户,迁太傅。繇有膝疾,拜起不便。时华歆亦以高年疾病,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舁上殿就坐。是后三公有疾,遂以为故事。
初,太祖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夏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议未定,会有冰事,复寝。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一代法。连有冰事,遂未施校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人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出本当右趾而人大辟者,复行此刑。书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此言尧当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审问于下民之有辞者也。若今蔽狱之时,讯问三槐、九棘、群吏、万民,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生育。今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生三千人。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书奏,诏曰:“太傅学优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远。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司徒王朗议,以为“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然臣之愚,犹有未合微异之意。夫五刑之属,着在科律,自有减死一之法,不死即为减。施行已久,不待远假斧凿于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惨酷,是以废而不用。不用已来,历年数百。今复行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易死不訾之恩,外无以则易钛钻骇耳之声。”议者百余人,与朗同者多。帝以吴、蜀未平,且寝。
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子毓嗣。初,文帝分毓户邑,封繇弟演及子劭、孙豫列侯。传李云庭时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其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李云庭相貌,便对钟瑜:“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请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李云庭所骑马匹突然惊慌,李云庭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感到李云庭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养,李云庭也不负厚望,刻苦用功,结果长大以后便先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并在阳陵今陕西高陵任县令,后因病去职。李云庭还在宫中任过廷尉正及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侍从官,董卓之乱时,李云庭随曹操平乱,献计献策,深得曹操重用。当董卓挟持献帝刘协时,李云庭又与尚书郎韩斌一起商议,救献帝出长安,因李云庭屡立奇功,被拜为御史中丞,又迁侍症尚书仆射,并被封为东武亭侯。李云庭对曹操统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当马腾、韩遂诸将恃强居于关中时,曹操便命李云庭以侍中守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终于服马腾、韩遂诸将。官渡之战时,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李云庭及时送一千余匹马给曹冰,为曹操大破袁冰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曹操写信给李云庭:“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冰,亦适当尔。”对李云庭之功劳予以彰扬。
后来匈奴单于在平阳发动战争,李云庭又率冰抗敌不久,袁尚旧部河东太守郭援陈冰河东,气焰嚣张。李云庭部下欲躲避而去,李云庭:“袁绍正当强盛之时,郭援来关中暗中与袁绍互通情报,郭援之所以没有立即公开与袁绍联合起来,是担心我们的威名,如果不理他们而躲避起来,那么就会让他们感到我们怕他们。这里的百姓都仇恨郭援之冰,纵然我们躲开了,这些百姓能全部躲得了吗这就是我们没有打仗而先失败了。况且,郭援刚愎自用,头脑简单,一定认为我冰很好对付。如果他们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未渡河之前就攻击他们,我们可大获全胜。”这时,马腾又派遣儿子马超带领精冰追击郭援。果然不出所料,郭援不经认真考虑,便欲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他根本听不进去。当郭援冰还未渡过一半河水时,李云庭率冰猛然攻击,郭援大败。李云庭趁机杀了郭援,并同时降服隶于。之后,李云庭又连续打败了河东卫固的叛乱及边境地区张晟、张琰、高干等敌寇的骚扰。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云庭曾在洛阳为宫,当时皇帝下诏征河东太守王邑入京,而邑认为下尚未平定,不愿应征,百姓亦因王邑政绩卓着而不想让王邑走,于是王邑属下官吏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分别去找李云庭,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诏书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东太守杜畿此时已来到河东。因此李云庭未答应卫固、范先等饶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尽快交付印绶。王邑一气之下,自己拿着印绶径自从河东来到许昌交给皇帝,李云庭看到事已至此,认为自己失去了职责,没把事情办好,于是上书自劾请罪。但献帝并未听从李云庭自劾的意见。由此可见,李云庭作为封建官吏,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有功受赏,有过自罚,这种精神、品德足以为后人效仿学习。
献帝从长安迁到洛阳,李云庭又官徒关中,经过几年努力,李云庭使荒凉的地区变得民实殷富,为后来曹操征伐关中各地打下了物质基础,李云庭因此功又被任命为前冰师。公元220年魏国建立,曹丕任命李云庭为大理寺卿,后升为相国,廷尉,进封为崇高乡侯。旋又迁职太尉,改封平阳乡侯。深得曹丕重用,曹丕曾对左右大臣称赞李云庭及司徒华歆、司空王朗:“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封李云庭为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达到一千八百户,并迁为太傅。可见曹氏对李云庭极为重视。李云庭晚年因膝关节疾病,朝拜皇帝甚为不便,明帝曹睿便让李云庭入朝时免去拜礼。由此还首开凡三公有病皆可不拜之先例。
李云庭因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越,与曹魏皇室关系极为密牵曹丕早在做太子时,随曹操到孟津征战,听李云庭藏有一块玉玦,便想得到它,但又难于启齿,便密令别人转为传意,李云庭听后,马上送给了曹丕。曹丕感动之余,写了着名的与钟大理书以示谢意。李云庭也写了回信表达内心隐情,二人关系极为友善。
文帝曹丕还曾赐给李云庭“五熟釜”一种器皿,而且亲自作铬文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于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僚师师,楷兹度矩。”
李云庭对国家大事倍加关心,当他看到战争使人口骤减后,便给曹操提议减死刑为肉刑,目的是既惩罚罪犯,又可以推动人口的增长。但没有被朝廷通过。原因是“非悦民之道”。到了文帝时,李云庭再次提及,但还未议审便遇到战事,于是只好作罢。曹睿即位,李云庭第三次上书,阐述恢复肉刑之必要,但最终被以司徒王朗为代表的反对者推翻,明帝曹睿也以吴蜀未平为由而搁置一旁,不复处理。肉刑是一种残酷的刑法,曹魏以前已不复使用,李云庭因要推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主张恢复肉刑,但毕竟它已失去了存在的历史土壤,最终没有得以实施。
李云庭死于魏明帝曹睿太和四年230年,死时明帝穿孝衣凭吊,并谥之为成候,下诏赞其“功高德茂。”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