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撕下来的小广告攥在手里打算扔掉,从板凳上往下蹦,扭头瞥见34床的大爷坐在床边上,拿头不断地撞墙,也不是很用力,只是“咚咚咚”地往墙上撞击着,无意义地重复动作,我把板凳端回去,走到34床旁边。
“阿伯,侬做什么啊?”我拉住他的肩膀,不让他继续撞,他侧脸看我一眼,继续撞,不说话,又是一个怪老头,我心想,拿起他床头的枕头立起来挡在他额头前,既然你不说话,那你去撞枕头吧,然后我就离开了。
阿伯愣了一下,撞了两下枕头,可能觉得太软了,拿掉枕头,继续撞墙。
没一会儿,隔壁33床悄摸地来找到我,“侬要么过去讲34床一下子?”33床的老伯自己走路也不利索了,“怎么了?”我问,放下我手里的药水。
“他还是拿头‘咚咚’撞墙嘛,额头都紫了一块,看着和宁(吓人)啊,”老伯站在治疗室的门口想捞我过去看看,“阿么老是撞,要撞坏了呀。”33床老伯恳求地招手让我过去。
“好,我去看看。”我把手头的工作暂且放一下,径直从治疗室后门去到34床的房间。
正是下午探视的时间,病房里人满为患,病人不多,家属一堆,33床的儿子和孙子也来医院探视,34床的这个怪老头,可能也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这一说,绝对不是在骂人,每个人都会经历,譬如说“失恋”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不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就是不健康的了,也不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就不是正常人了,恰恰相反,反而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人才会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我和他/她所处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一些摩擦和冲突,换而言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健康”内容之一。
在之前的内容里也给大家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简而言之,让你心情变得糟糕的,不是发生的事情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情所持有的信念和看法。
举个例子来说,最简单的例子,“半瓶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沙漠里,同样是手里只剩下“半瓶水”,乐观的人会开心,因为她/他认为居然还有半瓶水,走出沙漠有希望了!但是悲观的人会难过,因为在他/她看来,居然只剩下半瓶的水了,这下完了,走不出着漫天黄沙的大漠了。
水,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很显然的是没有,大家都是半瓶水。
事情,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很显然也没有,大家都是在沙漠里,现在手里都只剩半瓶水。
那为什么有的人会开心,而有的人会难过?
对事件所持的信念和态度观点不同,怎么能变得快乐一些?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转变一下观点,再来看事情,或许心态就不一样了。
同样一件事情,放在眼前和拉开眼界放置于多年之后来看,很可能好事变坏事,坏事也是好事。
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我有不少同学已经经历过“从业-转行-跳槽-失业”,崩溃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社会对灵魂的拷打,也不是挫折和奔波,而是忙了一头子热,突然间自己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失而复得,又突然间得而复失,而这时,似乎身边的其他所有人过的都比自己好。
昨天夜里,有个同学找我聊天,告诉我她最近过得不好,失业了,对她来说是一件灾难性的事情。
和她聊了很久,到最后,她才跟我说:“辛亏和你聊这么久,不然我真的是琢磨着怎么死。”
根据我对她以往的了解,她能说出这句话,情理之中,但是我还是被吓到了,骂了她一通,“被生活打倒就想着去死,太懦弱了,”我这样骂着她,可心里确实心虚得很,“想死”这个念头对我们这群年轻人来说,太正常不过了。
她现在想的是我以前也曾想过的,“人生就是这样,”我跟她说,总是有不如意的事情,总会有你想不到的那一天,但是日子都是一天天越过越好的,“不能自暴自弃,否则不会否极泰来。”
没有疑无路,也就没有又一村。
没有祸兮,也就没有福所倚。
眼前的好事,放置久远的眼光来看,说不定就是一件坏事,把你逼上绝境的坏事,放置久远的眼光来看,说不定是一件出乎意料的好事。
温水虽好,煮时间长了,别说是青蛙,即便是千里马,也能被炖成一锅肉汤。
不要陷入一种情绪之中无法自拔,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不要陷进去,开心的事情发生了,高兴一会儿,就忘掉这个快乐事情,伤心的事情发生了,伤心一会儿,也忘掉这个伤心的事情。
事情发生之后紧接着的是事情过去了,不要让一件事情在你的身上过不去。
很多人往往陷入自己给自己营造的情绪和世界里面无法自拔,和内心的自己斗争个天崩地裂,最后怪罪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然后撒手人寰,觉得是解脱。
只要生命尚存,就有机会解决存在的问题,而死亡,同时也终止了任何出现转机的机会。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