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吃完饭,便想着夜宿何处的事情。可是无奈下山太晚,周围的客栈早就已经没有空房间可以供他们住了。三个人只好骑着马又奔峨眉山下而来。
对独孤信和杨逍来说,夜间纵马驰奔是破天荒头一遭。石猛以前走过夜路,他绝对有发言权。看到独孤信和杨逍不知所措,他们既不会辨认方向,又不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
石猛想了想就开始给二位兄弟做动员了:“在宋之前的历朝历代,包括最为辉煌的大唐王朝,官府都是严格执行里坊和宵禁制度的,入夜之后坊门即刻关闭,没有通行权限的人是不可以街的。前朝的市民增多,官府也鼓励人们做生意,在城市和乡村里做生意成为一种时兴之后,官府就适当地解除了宵禁制度,并且拆除了里坊这样的界限,所以城里人的夜生活开始丰富了。”
独孤信此时明白了一些,便赶紧补充道:“我们现在能够夜间出行,还多亏前朝官府开明,打破了那个坊和市的界限。”
石猛道:“前朝人晚出行,一般是用灯笼照明的,驾驶马车的话,就把灯笼挂在马车,而且如果是在比较繁华的大街的话,路边的店铺,门头也都挂着灯笼,也可以提供照明。如果遇见特别有钱的那种人,他们出门就会用夜明珠来照明。不过出门用夜明珠,对普通人而言应该不太现实,这也太不着边际了,石崇王恺斗富也就这样吧!”
独孤信听到石猛说照明的事,赶紧叫杨逍,他们去买了三个灯笼,用竹竿挑着拿回来。他们三个人都是一手挑着灯笼,一手执着辔头,缓缓地驱马向前。反正现在是走夜路,着急也没用,不如慢慢走慢慢聊。
杨逍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心里感觉有些害怕,便问石猛道:“石大哥,如果我们实在找不到赶不到峨眉山下,那不如找一个破庙暂时休息一晚,明天早再赶路吧。”
石猛一口否决了杨逍的提议:“绝对不行!你没听过‘宁可夜宿荒坟,也不能去破庙’这个说法吗?”杨逍大惑不解道:“我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啊?”独孤信也说道:“我也没有听说过。”
石猛知道独孤信和杨逍没有什么江湖经验,更没有经历过无处安身的困境,便将原因娓娓道来:“
人们常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些都是世情智慧,并非空穴来风,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独孤信和杨逍异口同声地说道:“愿闻其详!”
石猛清了清嗓子道:“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庙肯定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因为它本是人们供奉祖先的地方,《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直到汉代以后,庙才和鬼神祭祀联系到了一起。但不管怎么样,庙都有着正义、神圣的意味,如文庙有‘孔子庙’,武庙有‘关圣庙’。而有人独自走夜路时,通常情况下是宁可露宿荒野睡坟地,也不愿去古庙里休息,因此才有了‘一人不进庙’的说法。荒野里的坟地往往十分阴森,令人不寒而栗。这样的选择看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但只要联系实际想一想,就能发现这种做法才更符合世道人情。因为‘庙’在人们的认知中是神圣的,古代甚至用‘庙堂’指代朝廷,前朝名臣范仲淹就曾在《岳阳楼记》中写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话。因此,夜宿古庙在人们看来,多少有些不尊重神明的意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古庙往往伴随着一些传说,它因此更受亡命之徒喜爱。另外,古庙还有无数神鬼传说。一旦夜晚留宿,很多人看着满是神像的寺庙也会更加害怕,宁愿睡在坟头都要比这里好。如果一个人选择独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全问题,古庙虽然可以遮风挡雨,却也意味着有潜在危险,而看似可怕的野坟地,反倒无人打扰——有时候,人心比鬼怪更可怕,而安逸的地方,并不一定代表着安全。还有就是荒庙属于危楼,一般这些荒废的庙宇,早已经是年久失修,因此对于出门远行的人们而言,这种荒庙还是十分危险的,很可能睡了一晚之后,可能就没了。古代这种破庙一旦倒塌,基本都是全面倒塌,在里面的人可能就是被活埋了。”
独孤信问道:“那么‘二人不看井’又是怎么回事呢?”石猛不假思索地答道:“这种避讳多少有点不要‘瓜田李下’的意思,西瓜田里不能弯腰整理鞋子,为的是不惹偷瓜的嫌疑;李子树下不能抬手整理帽子,为的是不惹偷摘李子的嫌疑。而两个人的时候不一起去看井,道理基本如出一辙,也是为了避免一人落井,另一人惹谋害的嫌疑。”
石猛刚刚说完,杨逍便接着问了另外一个问题:“石大哥,那再请你给我们讲讲‘三人不抱树’是怎么回事?”
石猛道:“好啊!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叫‘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和‘三人不抱树’的意思也差不多,两个人合作的时候,抬树可以平均力气,而三个人抬,就容易使力不均,总有一头轻一头重,导致几个人之间矛盾重重。这是古人遗留下来的世情智慧,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独孤信道:“若论书本的东西,我跟杨逍二人可能还能说出来个一二三,可是论风俗人情,说起民间信仰、宗教禁忌或者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两个对此还真是一窍不通。”
石猛道:“对啊,书里面学不到的一样就是‘江湖经验’,这些东西你必须亲身经历,用心体验才能有所感悟。纵使你学富五车,没有经历过,也只能说是纸谈兵。
人人都明白书是个好东西,有句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就有很多人皓首穷经,钻在书里。可是古人还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经常被人忽略。你们虽然江湖经验少,可是架不住年轻啊,以后的机会多着呢。”
杨逍道:“显然读书的作用被人为地夸大了。人生中有很多的道理,并不来自于书本,而是来源于生活之中。只是,这些道理经过口耳相传、不断被检验和修正,最终才被总结成了文字,代代相传。我印象中也有一句老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道理并不是一开始就记在书本,而是后来才加去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