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蒙古人可以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城武器,那些俘虏们为蒙古大军研制的抛石机,是最当时先进的。
蒙古人拥有了这些强大的抛石机后,迅速找到了更有效的方法。他们会将装满烈油的罐子点燃后抛射进城中,让城市燃烧起来。
成吉思汗的大军攻打西夏中兴府时,不但采用了火攻,而且还因地制宜,用起了水攻。蒙古人强迫俘虏们挖开城墙,引黄河水灌入城中,最终西夏君王李安全送去美女和求和书。
如果敌方城池久攻不下,蒙古大军还会在城外屯田,将城池围成铁桶一般,跟敌人打持久战。等到敌人弹尽粮绝,疲惫不堪之时,蒙古人才开始攻城。如果一次进攻失败,那就继续围城,直到这里变为死城为止。
蒙古人对苏兹达尔公国首都弗拉基米尔的围攻就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首先是孤立这座城市,他们先切断了水源,然后在周围修筑了一道墙。
接着使用抛石机和弓箭往城内发射石雨、箭雨或火箭以及抛射火罐。又强迫大批俘虏用攻城锤去撞击城门,蒙古大军攻入城内后,将王宫付之一炬,几乎杀死了城中所有的人,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
他们会将砍下的头颅在路边堆砌起来,让对手知道这就是激怒蒙古人的下场!曾有一位幸存者恐惧地对人说道:“蒙古人的弯刀永远不会生锈,因为他们的弯刀永远滴着鲜血。”
同草原上的狼一样,蒙古人不仅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还有着游牧民族特有的智慧。在战场上如果他们发现敌人比自己的人数多,他们往往会故布疑兵。
在安营扎寨的时候,他们会点上无数的篝火,让敌人误以为他们有数不清的战士,而且蒙古人打仗时,一个人往往会有两匹或者三匹马随行,一匹马跑累了换骑另一匹马,可以保证他们能够长途奔袭。
他们还会在多余的战马身上安放上假人,在马尾巴上绑上树枝,让战马奔驰扬起尘土,营造出千军万马的气氛,威慑敌人。
蒙军骑兵一般不会与敌人展开巷战,如果敌方想依托城内小巷进行巷战,那么蒙古大军将不惜大火焚城,他们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优势,自己下马去和敌人拼命,“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蒙古人似乎理解的很透彻。
蒙古人还把心理战术应用到攻城略过上,他们在攻城之前,先派出轻骑兵骚扰城市周边的村庄,烧毁村庄和农田(但是不会杀死村民),此时无家可归的村民会涌向离他们最近的城市。
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就是大批难民涌入城市,加剧城内居民的恐慌气氛,加快城市内食物和水的消耗,并告诉城内居民:我们来了,你们还是放弃抵抗吧。
蒙古人的惯例是,如果他们要进攻的城池敢于抵抗,拒不投降,攻克之后立即屠城。将尸体丢弃到水道,或者投入井户,彻底污染地下水。
蒙古人也会留下数百名目睹屠城惨状的百姓,将他们送给下一个要进攻的城池,以扩散恐怖。在蒙古人攻城之前,守城的将士们心理防线就已经崩溃了,极端的恐惧就笼罩着他们心头。
蒙古人多是从小杀牛宰羊,将杀戮生灵当作乐趣的游牧民。农耕民族的人们很少见到那样的血腥,而且佛教在宋朝境内盛行,朝廷多年以来坚持的重文轻武政策,使得汉人已经远离了杀戮。
若不是蒙古人步步紧逼,襄阳城也绝不会成为大宋的前沿阵地。
现在郭靖的部队有了三弓床弩这样的武器,就不再惧怕蒙古人发起的进攻了。
忽必烈回到大营,先把有通敌嫌疑的那些人全部处死,然后命令大军休整半个月,修复营寨,储备粮草,准备发起新的攻势。
上次蒙古人虽然打败出击的宋军,一口气追到襄阳城下,无奈宋军闭门不出,他们只能向城里疯狂地射箭,宋军却没有再露头。
忽必烈误以为那是郭靖黄蓉的圈套,想诱使蒙古人攻进城内,展开巷战,那蒙古人擅长野战和冲击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忽必烈下令所有将士按兵不动,也没有筹划再次发起攻击,给了元气大伤的宋军一个喘息之机,错失了攻下襄阳城的大好时机。如果忽必烈知道襄阳城内的情况,他一定悔的肠子都青了。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忽必烈为了打下襄阳城,费了好多心思,八思巴等一帮人也没少给他出主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蒙古军营什么样子,郭靖早就一清二楚;可是襄阳城内到底是什么样子,忽必烈等人一无所知,这也太不合理了。
忽必烈为了更好地对付郭靖,命令自己的侦察部队,必须在最短时间里摸清楚襄阳城内布防情况。想派细作、间谍潜入襄阳城打探消息根本不可能,找逃出襄阳城避难的人打听也无从下手,与其听那些从襄阳城逃出来的人讲,还不如自己去猜。
蒙古人的侦查部队想了很多办法,都觉得不可行。最后大家想了一个最土的办法,那就是“挖“。他们趁夜间,派出奇袭部队,悄悄靠近襄阳城下,准备把城墙给强行挖开,再进去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